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记者 裘冬梅 2009年12月11日16:24:28 |
|
|
今年50岁的张建明事业多多:运输公司、预制场、养鳖场、山庄。他的事业基地大多落脚在鹿山街道钱塘村。钱塘村是他的老家。村里人曾经对此好奇,忍不住问他,建明,你夫妻两人四只手,这么多的头角忙得过来吗?他笑笑,道地大,垃圾多。
这是一个不甘寂寞的汉子。用他的话说,只要手头有了资金,只要投资项目认准了,他就要穷折腾。
上世纪80年代,张建明是市特种电机厂的职工,老婆也是一家企业的职工。双职工的家庭,加上一套二室二厅的房子,这样的生活条件,一提起来,就让老家钱塘村从小一起玩大的朋友羡慕得直咂嘴。张建明倒也老老实实地过了几年“8小时上下班”的安稳日子。
然而,当小家庭有了一点积蓄后,张建明就开始动起脑筋来。那时居民的燃料都是煤饼,所以煤饼厂的生意非常火爆。张建明看到煤饼厂里进进出出的货车后,觉察了其中隐含的商机。1982年,他买了2辆方向盘拖拉机,并雇了2个拖拉机司机为自己打工。日子一天天过去,他的口袋一天天殷实,当别人还在为万元户的目标努力时,他早已成了十万元户。
张建明有一句话,说钱放在口袋里,是死的,只有把钱投资出去,小钱才能变大钱,大钱才能生小钱。1994年,享受了10多年改革开放的成果后,农民兄弟的口袋都鼓了起来。农民富起来,就想吃好穿好住好。这其中,住房条件的改善,是农民兄弟的最大愿望。造房子需要水泥板,于是,张建明的预制厂又顺利诞生。在他看来,只要农民还要造房子,预制厂就永远有市场。事实上,他的预制厂确实红红火火。他做生意做事情都有个原则在里面,人家的预制厂,水泥板的价格总是不稳定,销售旺季时,价格就一路飙升。张建明不然,明码标价,自己有得赚就行,没有乘机抬价涨价,这让他的生意做得稳稳当当,一路顺风。因为人家认准了他的产品,也认准了他的人品。
1996年,张建明又萌生了养鳖的念头,倒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机缘巧合。张建明师傅的儿子是有名的养鳖大户。
“一只鳖一头牛,一袋鳖一层楼。”上世纪90年代初,一斤种鳖卖到600多元,一斤商品鳖卖到300元。师傅的儿子,凭着几十亩鳖场,短短几个工夫,就赚了个盆满钵满。养鳖前景可观,张建明跃跃欲试了。况且,他虽然少小离家,但老家钱塘村的根基仍在,人脉仍在。如果要办养鳖场,钱塘村那十多亩靠近山坡的水田不是占尽了地利吗?
昂贵的鳖价是天时,钱塘村十几亩水田是地利,至于人和,就是师傅儿子和钱塘村乡亲了。天时地利人和,张建明几乎占尽了这三项,还有什么可迟疑的呢?
当即,张建明找到钱塘村干部商量,要求租赁这十多亩水田改成养鳖场。村干部当然比较支持,没费什么大力气,场地就顺利租赁下来。
场地租赁、买来种鳖后,技术上的事情都交由师傅儿子来指导。但张建明有个底线,他要求养生态鳖,即接近于野生的鳖。开头几年,养鳖让张建明赚了一些钱,可是没过几年,形势急剧下降,鳖价一降再降,以至于价格跌到了每公斤100元。张建明因为追求生态养殖,所以他的鳖都养了2年以上。2年的养殖时间,一只鳖可长到2斤左右,拿到市场去买,也就100来块钱,但这100来块钱,光饲养成本就远远不够,更别说利润了。
也有人劝张建明干脆不要养鳖了,亏本生意做做有什么意思。然而,张建明有自己的看法,万事都有平缓起伏,他养鳖养了10多年,从当初的几百块一斤,到现在的几十元一斤,虽然养到后来是年年养年年亏,但总不能因为亏了,就关闭了辛辛苦苦搞起来的养鳖场。
目前,张建明的鳖,一部分出口日本,一部分,他自己用来消化。今年9月,他开了一家山庄,山庄的主打菜就是鳖。他说,市场价格太低,那就换种方式出售。他请厨师烧成红烧鳖,清蒸鳖,价格不是上去了吗?
养鳖的亏损,张建明说,可以用运输业、预制厂、山庄的盈利来补贴。他说,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北方有南方;他说,只要能够坚持下去,就会有希望。
|
|
|
|
|
|
|
|
|
新闻总机:0575-83111111 |
新闻热线:0575-83119666(编辑部) |
0575-83119777(记者部) |
武哥热线:0575-8388700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