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2月20日,由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市委宣传部和安徽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的四集音乐电视专题片《民族的号手——任光》开机仪式在我市举行。任光1900年出生在嵊县,1941年在皖南事变中牺牲。为什么要拍摄一部任光的专题片?拍这部片子的意义何在?在开机仪式现场,记者采访了有关人员。
任光,人民的好儿子
浙江省军区原司令员、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第二会长 黎清
任光是嵊州人,这是嵊州的光荣,是嵊州人民可以引以为傲的,也是浙江人民为之自豪的。嵊州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温婉的越剧给了任光民间音乐的滋养,音乐又成为日后他揭露社会黑暗,唤醒人民起来争取光明的武器。他一生为人民的音乐事业鞠躬尽瘁,在“皖南事变”中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是令人敬仰的革命烈士。任光是嵊州的儿子,更是人民的好儿子。
任光是中国音乐史上的巨星,生前曾发出闪亮的光辉,陨落后他留下的歌曲仍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并且还会一直传唱下去。音乐电视专题片《民族的号手——任光》的开机,也会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一件大事。宣传革命音乐家,弘扬优秀文化,是我们共同的事业和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天,这部电视专题片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会期待、关注它的每一次进程、拍摄,希望能把这部片子拍成一部全国有影响的高质量的文化精品。
为任光而歌,也是为那个年代的众多先烈而歌
安徽省宣传部原副部长、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执行会长 沈培新
这段时间,有许多人问过我同样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会想到拍摄一部任光的专题片?
说实话,在此之前,我对任光的了解也不是很多,2011年是“皖南事变”70周年,今年我们在整理相关资料的时候,找到了一些任光的资料。通过对任光的逐渐了解,我们觉得,对于这样一位令人敬仰的革命音乐家,非常有必要加以挖掘和宣传。
任光不仅是一个音乐家,是中国电影音乐的开拓者,更是一个抗日战士。他在上海百代公司担任音乐部主任时,已是“高薪主管”,有洋房、汽车。但他为了国家,为了民族,毅然抛弃豪华舒适的生活,离开了繁华的上海滩,投身到抗日宣传事业中,最后为革命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他是一个有热血的爱国青年,一个有信仰的革命志士,更是一个有着崇高追求的音乐家。对于这样一个让我们感动,让历史感动的人物,我们倡议为任光拍摄音乐电视专题片。今天我们为任光而歌,也是为那个年代的众多先烈而歌,为任光而唱,也是唱先烈们留下的精神和力量。
任光虽然离开我们已经68年,但他的精神却在中华上空笑对山河。任光不仅是嵊州的、浙江的,也是安徽的、中华的。我们还设想,如果这次专题片拍摄成功,我们还可以再拍一部电影或故事片,让任光的精神永远闪耀下去。
宣传革命音乐家,我们义不容辞
中国音乐家协会副秘书长 李培隽
今天能在嵊州参加音乐电视专题片《民族的号手——任光》的开机仪式,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觉得很有意义。这部专题片是安徽和浙江两地的新四军研究会共同策划和发起的,而我正好是一名江苏新四军战士的后代,从这个意义来说,能参加今天的活动,我觉得很荣幸。对于像任光这样的革命音乐家、文艺家们,我们有责任去挖掘、宣传他们,这也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对任光的生平、经历、创作和艺术造诣等方面的了解、研究,也有助于今后我们的音乐创作,能不断提高层次和境界。
这部电视专题片的发起者、主创人员也给了我很多的感动。这么冷的冬天,他们跑到北京来搜集有关资料,寻访相关人士,工作的责任心、使命感和不折不挠的精神都让我觉得很感动。有他们的努力付出,我相信这部片子一定能拍成一部经典而有意义的专题片。
让更多的人认识任光了解任光
安徽电影制片厂厂长 常小平
任光是一位对国家和民族饱含深情的音乐家,是中国电影音乐的创始人之一,是用音乐和歌声作为战斗武器的革命战士。在他人生的41个春秋里,在他仅有的八年创作生涯中,为激发国人的爱国热情,鼓舞国人的抗日斗志,他谱写出了四十多首抗日救亡的革命歌曲,三十多首革命音乐。他用生命谱写了为中华民族争取自由、解放的华彩乐章。他的这种追求自由与理想的革命情怀,对于今天的社会和人们仍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这也是我们这次拍摄这部电视专题片的本义所在。
2010年是任光诞辰110周年,2011年是皖南事变70周年,也是任光牺牲70周年,今天我们齐聚嵊州,举行电视专题片《民族的号手——任光》的开机仪式,就是要让任光在他短暂的生命中迸发出来的革命热情和革命精神得以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认识任光,了解任光,让任光的事迹来唤醒今天的人们去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用任光的精神来激励大家去创造属于我们的更加美好的未来。
我们安徽电影制片厂受安徽和浙江两省新四军研究会的委托,具体承制这部音乐电视专题片,我们将以任光的精神作为我们工作的动力,倾全力来打造这部具有历史与现实意义的音乐电视专题片,让任光的人格、任光的精神以及他所创作的一曲曲动听的乐曲传扬在中华大地。
我总是不断地被任光的事迹所感动
安徽省音乐家协会原副主席兼秘书长、撰稿人 徐俊松
今年8月底,天气很热,我和曲作家胡震同志接到邀请,分别为音乐电视专题片《民族的号手——任光》撰写文本和筹划音乐设计。作为一个音乐工作者,接到这样的任务,我感到非常荣幸,并一口答应下来。但动笔以后,我才发觉掌握的资料实在太少,而且搜集难度也很大。解放后,党史界、音乐界研究、宣传任光的书刊、音像资料太少了,他已经慢慢被遗忘了。我们只能从网上、书店找,从朋友们那里打听,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任光的资料,但收获不多。为了尽量还原任光丰满的生活和感人的事迹,我们开始了奔波,沿着任光当年走过的足迹基本上跑了一圈,来过嵊州,也到过北京、重庆、南京、上海等地,探访当年的新四军老战士,寻找陶行知创办的育才学校的学生,寻找任光生活、工作过的旧居、场所,复制鲜见的照片和资料。在一家史料馆,我们复制了10张与任光有关的旧照片,花了1000元的复制费,但我们觉得很值得,也非常高兴。
就这样从8月底走到现在,从酷暑走到寒冬,我们带着压力和动力,写了一稿又一稿,还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讨论了文本,最后三稿定音,终于大体勾勒了任光灿烂的一生。在写作剧本的过程中,我也不断地被任光的事迹所感动,在上海时虽然差一点就病倒,但我觉得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