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我市以高校技术转移中心为平台,共举行大型科技对接活动10多次,落实签约项目30多项;高校专家、老师来嵊州与企业进行互动300多人次;50多家企业赴高校参观学习或寻求技术支撑,7家企业分别与相应院校合作建立了研发中心;10多只项目在专家和老师的指导下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各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已日益成为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日前,我市召开高校技术转移中心交流会,记者采访了相关高校的有关专家。
集多方优势,共建一个合作的平台
浙江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 赵荣祥
在当前社会面临经济的转型升级,嵊州又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过程中,我觉得借助高校技术转移中心这样一个平台是一个很好的思路。我了解到,目前,已经有包括浙江大学在内的8所高校在嵊州设立了技术转移中心,这些高校积极走访企业,充分发挥学校科技优势,开展校企合作,在促进嵊州市产业的转型升级、推进嵊州经济的快速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浙江大学在这其中也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2010年,我想就我们浙江大学来说,要做的一项更重要的工作,应该是如何进一步深化技术转移中心,结合我们学校的优势力量,在各个地区有重点地推出技术支持。对嵊州来说,不管是电机行业也好,硅藻土行业也好,真正把“浙大”技术优势和嵊州的产业需求更好地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而不是说把“浙大”众多的门类都照搬过来,我觉得也没必要。还有个想法就是,要进一步深化技术转移中心,我想靠的不单是一个人或者一个高校、研究院的力量,而是一个整体的平台。我们有这么多的高校,有这么多的技术转移在这里,“浙大”有“浙大”的特点,“工大”有“工大”的优势,“杭电”有“杭电”的特色,而实际上,现在很多的企业最需要的是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技术,所以,各高校、研究院之间如何利用各自的优势和长处,通力合作,搭建一个完整的技术转移的平台,能够整体地为嵊州的转型升级、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切实解决一些遇到的问题,才是关键所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嵊州更好地走上转型升级之路,帮嵊州的企业不断做强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