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记者 袁维霞 实习生 吴冬妮 2010年01月27日15:00:23 |
|
|
黝黑的脸,憨厚的笑容,这是张纪洪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张纪洪44岁,在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拥有一家面积450平方米左右的水果行,每年经他销售的水果达4000吨。
“从负债20万元走到现在,这创业时的艰辛还真不是一句话能够说清楚的!”张纪洪谈起自己的创业过程,不由感慨地说。
从办厂到叫卖水果 步步充满艰辛
18岁那年,当很多人还在读高中时,张纪洪就开始闯荡社会。1985年,才21岁的张纪洪在甘霖镇博济办起了一家玻璃钢厂,可以说,颇有商业眼光的张纪洪,算是当时村里的第一个个体经营户。
刚开始,玻璃钢的形势非常好,但后来,企业开始出现了亏损,短短几年时间,就亏掉了20多万元。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这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巨额债务几乎将张纪洪打垮,但作为家中的长子,张纪洪又不得不坚强起来,直面债主和家人。
做农民只能维持温饱,要还债就得想其他办法。后来,头脑灵活的张纪洪开始做一些贩销水果的小生意,他把长乐镇农民种植的水果拉到市区沿街叫卖,尽管辛苦,但那样的收入毕竟比做农民好了许多。
1997年,经过一番寻觅,他开始在位于南马路的原水果批发市场销售水果。
一开始,张纪洪没有多少资金,连租金都付不出。最后,他只能求助于市场管理人员,说能不能把最偏僻的、没人愿意租的店面租给他,而店面租金就让他欠到有钱时再付。市场管理人员被张纪洪的韧劲感动了,破格把一间空店面交给张纪洪使用,5000元租金等张纪洪赚到钱时再付。
从此,张纪洪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水果销售事业中去,起早摸黑,采购、销售全是自己一个人干。那个时侯,他早上5点不到就出发到嘉兴、金华等地采购新鲜水果,回来经常已是深夜。为省钱,卸货、整理都是他自己干。等全部活儿做好,往往已是凌晨2点了。张纪洪就在店里和衣合一下眼,3个小时后就起床开始做生意。
由于水果讲究新鲜,张纪洪每隔几天就要去采购一次, “那段日子里,晚上收摊,把水果整理一下,最早也要到10点才能吃晚饭。那时,孩子才五六岁,我们夫妻两人忙里忙外的根本顾不上,只能让他自己在水果店里玩。”说起那段艰难的日子,张纪洪脸上写满了对孩子的愧疚。
辛苦付出终有回报 生意慢慢做大
辛苦的付出终有回报,几年之后,张纪洪的债务已基本还清,身上的担子也一下子轻了不少。1999年,浙东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成后,张纪洪就把生意安置到了市场里。
由于资金实力单薄,最初的时候,张纪洪还是只能租最偏的店面。为让生意好一些,他平时就把水果搬到市场空置的大棚里销售。
“那个大棚,四面通风,一到冬天,简直冷得受不了,手上都裂开了一道道血口子。”谈起那段日子,张纪洪脸上显出一些自豪,“靠着勤快和信誉,我把生意慢慢做大了,记得当时我做得最多的是衢州的橘子,后来,全嵊州水果店有一半左右的衢州橘子是从我这里批发的。”
从1997开始做水果批发生意,张纪洪从事这个行业已有13年了, 他说,讲究信誉、薄利多销是水果市场制胜的法宝。一直来,张纪洪就很注重培养自己的信誉。由于水果价格波动大,一些水果批发商由于价格问题会与水果贩销户发生一定的纠纷,而在张纪洪的水果行里,这样的纠纷很少发生,张纪洪总是按商定的价格不折不扣执行。
付出的同时,他也得到了别人的尊重和信任,贩销大户和送货人员总会保证先把张纪洪的货准时送到,把最新鲜的水果送到他的水果行。
谈到将来的发展,张纪洪坦言,他想走销售带动基地的发展方向,想在本市建立一个水果基地,在为自己果品行供货的同时,也带动我市效益农业的发展。同时,张纪洪还打算把自己的果品行改成股份制形式,让部分员工入股,走向共同富裕。
|
|
|
|
|
|
|
|
|
新闻总机:0575-83111111 |
新闻热线:0575-83119666(编辑部) |
0575-83119777(记者部) |
武哥热线:0575-8388700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