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机遇拓平台 优结构促转型 强服务聚合力
2010年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一年。三界工业发展既面临新一轮经济复苏回升和基础性资源加快开发的有利机遇,也面临经济相对低位增长徘徊和产业调整升级的竞争性压力。我们将从四个方面来推动2010年工业经济的稳健发展:
一、抢抓机遇,努力在发展规划上谋得更远。抓住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新104国道贯通、曹娥江三界跨江大桥建设正式启动这个大好机遇,加快整合盘活有利于工业经济集聚集约发展的优势资源,加大“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的统筹研究力度,增强其对于今后发展的时间效能,重点是要完成全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的调整修订,并制定出台机械链轮、厨具电器、精制茶叶三大块状产业的集群发展规划。
二、拉大框架,争取在平台拓展上撑得更广。目前三界工业集聚区面积为3.5平方公里,入区企业56家(其中已投产41家),虽然规模和档次在全市处于中游(主要体现在总量和投资强度上),但拥有颇为丰富的后备开发资源,尤其是已经形成规划蓝图的茶园头6000亩机械(生态)工业功能区和新104国道两侧的5000亩待调整坡地资源,是我镇乃至全市的宝贵财富。为此,今年我们将在充分挖掘新老104国道和跨江大桥这“两纵一横大动脉”的战略潜能基础上,做深吃透国道文章,全力抓好新国道沿线平台的大拓展,加快构建新的发展高地,为完成工业经济的“增量”和“提质”的双重任务夯实根基。
三、调优结构,坚持在转型升级上做得更实。首先是优化产业结构。一要推项目强投入,加大中益、福威、华野、王吉4个重点机械项目建设的推进力度,继续保持功能区投资高位增长的良好态势,提高先进装备制造业比重,不断提升机械链轮板块的实力档次;二要抓招商强后劲,坚持外资和内资并举,加大承接上海、杭州、宁波、绍兴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力度,力争在引进关键项目和品牌企业上取得突破;三要重培育强龙头,注重发挥政策优势,进一步调动企业做强做精的积极性,促进其在市场营销、品牌创建等关键领域攻坚发展,2010年要努力新增亿元企业2家,规上企业8家。其次是优化要素支撑结构。要以华发生态(我镇首家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激励引导企业构建资本和技术双轮驱动,并逐步向后者倾斜的发展模式,大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和“二次创业”,提升节能降耗水平,提高核心竞争力,推动节能、低碳、高效的产业体系加快形成。2010年力争培育绍兴市级科技型企业5家,嵊州市级研发中心1家。再次是优化空间布局结构。着力拉大集镇框架,做好“东扩西进”文章,稳步提高镇南和新国道以西的工业集聚力和竞争力,促进整体平台的协调、一体发展。
四、强化服务,确保在节奏力度上控得更准。2010年对于三界而言是忙碌之年。审时度势,准确掌控节奏力度,无疑是我们促进工业强镇,实现忙而有效、忙有所获的最佳选择。一要服务规划。按照“不求最大,只求最优”的工作思路,坚持扬长补短,切实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系统性,确保新一轮工业发展格局更加合理。二要服务平台。专门成立一支征地队伍和招商队伍,以先进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导向,推动空间集聚、要素集中、产业集群,打开平台建设新局面。三要服务项目。落实健全领导联系项目制度和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小组督查制度,提高项目建设报批和动建速度。四要服务企业。深化拓展“走访企业、破解难题”专项行动,促进企业在后危机时代站稳脚跟,积极运转,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着力打造嵊北工业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