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的热情 |
2009年全市个私工业集聚区建设量质并举 |
前段时间,受北方强冷空气的影响,气温一下子骤降,让人感觉到了冬天的寒意。但在甘霖镇上路西村陈家个私工业集聚区,记者却感受到高涨的发展热情。这里利用坡地30亩,仅用半年时间就已建成标准化厂房2900平方米,目前正在安装设备,以尽快开工生产。
今年以来,尽管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全市个私工业集聚区建设发展势头不减。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到11月20日止,全市在建个私工业集聚区82个,其中新建40个,扩建42个;已累计投入38518万元,建成厂房面积314673平方米,新入区企业352家,吸收从业人员3764人;区内个私企业已实现销售43394万元,上缴税收1885万元。
作为我市工业经济的孵化器,今年以来,全市个私集聚区规划建设有序推进。与去年同期相比,在建(扩建)的集聚区总数增加15%,新增投入增长18%,新增厂房面积增加12%,新增入区企业增加20%。崇仁镇的东岭村从去年以来,开辟荒山20多亩,总投资150万元,新建成厂房面积2500平方米,目前入区企业正在陆续进驻。剡湖街道的八何洋村何家集聚区在去年建成标准化厂房5000平方米的基础上,今年新吸收入区企业5家,都已正常生产。
个私工业集聚区的扩张功能也日益增强。今年在往年建成的基础上扩建的个私集聚区占了总数的半数以上,改变了往年以新建为主的格局,显示出了较强的个私集聚区集聚辐射功能,表明我市个私集聚区建设已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如崇仁镇的富四、甘霖镇的上高、鹿山街道的周家、三江街道的下洋棚、黄泽镇的家园等个私集聚区都形成了规模,发挥了集聚效应。许多区内个私企业不断投入,迅速发展成为规模以上企业。如甘霖镇的黄箭坂集聚区建成仅两年时间,今年区内规模以上企业已达4家。通过不断积累,不少区内企业自身实力明显增强,较快较好地拉长了产业链;甘霖镇的殿前村丝织集聚区,以前一直只是购置织机进行丝织加工,经过5年的发展,今年区内3家企业投资400多万元,新增浆纱机4台,增加了前道工序,提高了利润空间,方便了甘霖、里南一带的织机户。同时,通过集聚区这个平台作用,传统产品得到延伸,特色产业得到展示,优势行业得到发展。崇仁镇东岭村把生产加工腐竹的传统家庭作坊迁移入区后,投资50万元改进制作工艺,使产量从原来每天两夫妻制作40斤增加到现在雇工15人产量500斤,传统产品畅销上海等外地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