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嵊州经济开发区的系列报道之一:工业强市的“脉搏”在这里跳动
编者按:2009年,对嵊州经济开发区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冲击,开发区紧扣“工业强市、和谐惠民”的工作主线,突出“保增长、抓转型、促发展”这一主题,克难攻坚,从逆境中奋起,各项经济指标都取得了令人兴奋的成绩,获得了两顶让人瞩目的桂冠: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开发区和中国最具产业发展特色开发区。从今天起,本报将推出一组来自嵊州经济开发区的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行走在嵊州经济开发区,只见一座座鳞次栉比的现代化厂房,掩映在郁郁葱葱的花草绿地之中,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宽阔道路呈现在记者眼前,一个现代化生态型绿色工业园区,正向世人展示着它蓬勃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逆势上扬 数据见证“力量”
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如何,数据最有说服力。
2009年,嵊州经济开发区整体经济运行好于预期,全年229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70.1亿元,同比增长8.39%,约占全市的60%;
实现销售收入158.86亿元,同比增长5.45%;
实现利润总额6.31亿元,同比增长11.39%;
实现税收5.55亿元,同比增长4.22%;
完成合同外资6600万美元,实到外资4305万美元……
当记者问起经济开发区在金融危机中为何“不见危机”时,开发区管委会领导告诉记者,开发区的工业产值之所以能够在金融危机中逆势上扬,关键是开发区上下竭力营造的发展环境、努力推进的重点工程和鼎力促进的和谐氛围。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2009年2月1日,正月初六。《今日嵊州》上刊出了投资开发区的倡议书:
“作为投资嵊州的企业,创业伊始,嵊州经济开发区热情周到的服务和实业至上的招商理念吸引了我们,让我们有宾至如归之感;入驻以后,嵊州灵活的投资政策,良好的产业基础,高效的政府服务,更让我们有创业创强之志,从而进一步激发了我们融入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的创业梦想。在嵊州市委、市政府,嵊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和嵊州市各级各部门的鼎力支持下,我们耕耘着,收获着,也快乐着,我们无比感怀。”
“新的一年,新的目标;新的目标,新的希望;新的希望,新的征程。为着这片投资创业的热土,为着这方浓郁深厚的人文,为着这爿充满活力的天空,我们倡议:投资嵊州,引领潮流;融入嵊州,再创一流。为了我们的事业,更为了嵊州的明天,我们倍感振奋。我们深感,嵊州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我们深知,嵊州有别具一格的产业优势;我们庆幸,嵊州有无可比拟的环境优势。”
发起倡议的是投资嵊州的20名企业家。这些企业家有来自意大利、伊朗、韩国的,有来自上海、江苏的,也有来自相邻的宁波、诸暨等地的。异地企业家们至诚的感悟和真诚的倡议,让开发区内所有的企业家不甘平庸,更加激发了他们抢抓机遇的精神气魄和极具感染力的发展锐气与朝气。
“转型升级”成了发展的关键词
去年年初,开发区向市政府立下了军令状:全年工业产值增幅保5%争8%。拿什么来完成8%的增长率?“转型升级”成了开发区企业发展的关键词。
“招商引资”升级为“招商选资”,凡是要求进开发区的项目必须是低能耗、低污染且有市场潜力、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去年,在开发区落户的24个项目没有一家高能耗与污染企业,而且有16个项目是非纺织类项目,产业结构有了明显的调整。投资额也比往年多,1000万美金的项目就有6只,即使是纺织项目,也已经从原来的传统产品升级为高新技术产品,如占地106亩的雅戈尔二期工程,投资额将突破5亿元,与世界500强合作开发国际品牌800万件针织成衣项目。
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厨具行业可谓亮点纷呈。开发成功的集成灶及侧吸式油烟机成了经济增长点;整个行业从德国引进了数千万元的设备进行转型升级;6家企业请黄圣依、陈好等明星做形象代言人并上央视做广告,这些举措使全市的厨具产业得到了质的飞跃和量的扩张,去年的利税递增了30%以上。
同时,开发区还制订出台了工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意见,在投入、科技、品牌、环保等方面予以政策扶持,促进了开发区企业做大做强,推进了企业的科技创新。据统计,开发区全年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只,省级名牌产品3只,省著名商标1件,绍兴名牌产品10只、绍兴市著名商标5件;全年新认定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3家,新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可以真正享受到所得税减征15%等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