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嵊州经济开发区的系列报道之二:赶超发展的“强音”在这里奏响
走进嵊州经济开发区三塘区块,随处可见大发展、大建设的热潮:林立的铁塔脚手架、来往穿梭的施工车辆、满脸汗水的建筑工人……构成了一幅热火朝天的工业经济发展画卷。
项目是发展的“生命线”
位于开发区三塘区块的市盈亿机械有限公司投资5000多万元、占地27亩的新厂房建设目前已经进入冲刺阶段,公司董事长金荣伟告诉记者,这个项目是公司赶超发展的关键。从去年10月2日开工后,开发区实行了施工无障碍制度,项目进展十分顺利,因为订单较多,必须赶在今年6月完工,这样的话,就必须起早摸黑地加快施工进度。
项目是经济发展永恒的主题,嵊州经济开发区按照“保增长、抓转型、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把项目建设放在“生命线”地位高效推进,以项目聚集生产要素,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最大潜能,促进转型升级。在金融危机肆虐的2009年,嵊州经济开发区项目建设取得了较大突破,为保增长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跳跃布点、连点成线、点线带面”是经济开发区提速发展的一大创举。2009年,开发区新落户项目24只,用地834亩土地,计划投资13.5亿元;三塘区块、浦口区块、城北区块与经济开发区联动发展,四个区块内新开工项目28只,实际完成投资3.8亿元,完成年度考核目标的113.7%;续建的23只重点项目实际完成投资6.89亿元,其中9只项目已超额完成了年度考核目标,全区完成工业性投入25.6亿元。
赶超要从行动中实现
金融危机中,企业家的信心至关重要,无障碍施工制度就像一股暖流,不但帮助企业家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更增强了他们发展的信心,也成为开发区攻坚克难办实事的一个缩影。
“项目施工比我们预期的还要顺利,开发区给我们完成了路网改造、排污系统等基础设施工作,真正为我们提供了无障碍施工的环境。”浙江德美轴承有限公司董事长程江对开发区的服务十分满意。
在助推经济发展中,开发区干部的“亲历亲为”作风得到了众多企业的认可。为了确保各工程项目落到实处,领导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各自带一个团队、分管一块工作、抓一个重点项目、帮一个重点企业,特别是在开展的破解企业难题专项行动中,开发区的领导分组深入企业走访,听取企业家的心声和建议。
“如何扮演好一个服务的角色,努力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这是我们开发区干部的定位。”正在“好运来”项目施工现场的副主任卢秋桢,对开发区干部服务企业作了这样的诠释。
春雨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付出的点点滴滴,总有真诚的回报,在去年全市软环境的测评中,开发区获得了全市第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