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大学老师的发现牵出一段尘封的历史,辛亥革命志士王金发墓地18年前已迁回嵊州
清明即将来临,很多绍兴人在祭奠故人的同时,也会自发前往缅怀绍兴的一些名人义士。昨天,在嵊州城区鹿山公园内的烈士纪念碑西侧的王金发墓前,有人送上的一束菊花分外醒目。这位被孙中山先生称为“东南一英杰”的辛亥革命志士,还多次出现在鲁迅先生的著作中,在嵊州当地更是被人们所敬仰。近日,杭州有人发现王金发墓遗址,但记者昨天在采访时获悉,王金发墓几经变迁,已于1992年迁回老家嵊州。
王金发就义前照片被发现
近日,杭州媒体的一则报道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浙江工商大学仲向平老师一直研究杭州的历史文化,10多年来苦苦寻找王金发墓的遗址。
近日,他在一个收藏品市场淘民国时期的地图,无意中发现了两张关于王金发的照片,一张是王金发就义前,被反手绑在木棒上,表情镇定自如;另一张就是王金发墓局部,主体部分是墓碑。后者让仲老师初步断定,之前他在茅家埠空军疗养院内发现的一个墓园,很可能就是王金发墓。
此后,仲向平到浙江图书馆查阅民国时期旧报纸,报纸中提到“墓地位于卧龙桥畔,上香古道旁,占地6亩”。如今被发现的这个小山头位于空军疗养院内,位置与报道描述的非常接近。因此仲向平老师便认定他发现的墓园就是王金发墓遗址。
王金发18年前已“魂归故里”
报道也引起了嵊州一些人士的关注,他们认为,即便仲向平发现的真是王金发墓遗址,也只能说是原址,因为王金发墓早就迁回老家嵊州了,墓址就位于嵊州城区鹿山公园内的烈士纪念碑西侧一幽静之处。
昨天下午,记者冒雨走访了王金发墓。只见坟墓的墓碑正面大大地写着“王金发之墓”5个字,背面记述他的生平事迹,旁边还刻着坟墓变迁的简单经过:王金发原葬于杭州卧龙桥畔,后迁龙井,1992年2月迁于此。
王金发墓为何会从杭州迁回老家嵊州?记者特地采访了亲历王金发墓迁移的嵊州市文物管理处主任张恒。
据张恒回忆,1991年7月份左右,王金发的孙子王小安回到嵊州,向当时嵊州的有关领导提出请求,希望把王金发墓迁回嵊州。王小安说,王金发的墓原本在西湖卧龙桥畔,解放后迁到龙井公墓里,一次他去扫墓时被告知,原墓地要进行环境改造,所有坟墓需要迁走。王小安想来想去,认为还是让爷爷魂归故里为好。而嵊州的有关领导认为,王金发是从嵊州走出去的充满传奇色彩的辛亥革命志士,他的坟墓能迁回来当然可以,最后决定把他的墓迁移到嵊州城区鹿山公园内的烈士纪念碑西侧,这里环境很幽静。1992年2月,王金发墓正式移址嵊州。
对于王金发的传奇故事,嵊州人几乎人人皆知,每到清明,还常有人慕名前来墓地祭拜。王金发墓也成了嵊州市的一个旅游点,2004年5月还被列为嵊州市级德育教育示范基地。
■新闻背景
“东南一英杰”王金发
王金发(1883-1915),嵊州市崇仁镇董龙岗人,字季高,号孑黎。1905年加入光复会,后加入徐锡麟和秋瑾在绍兴办的大通学堂,打算起义;起义失败后,徐锡麟和秋瑾被捕牺牲,王金发躲过一劫。1911年秋,王金发组织敢死队秘密赴杭,与起义新军攻克军械局,为光复杭州立下“首功”,随后率部光复绍兴,自任绍兴军分府都督。1913年7月“二次革命”时,王金发在上海召集旧部,任浙江驻沪讨袁军总司令。讨袁失败后,又遭悬赏通缉,亡命日本。1915年5月,王金发与同盟会会员姚勇忱到杭州活动,遭浙江都督朱瑞软禁,6月2日下午4时被枪杀于杭州陆军监狱。孙中山先生闻讯后感叹“天地不仁,歼我良士”,并誉之为“东南一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