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新闻频道 | 今日嵊州 | 乡镇网闻 | 嵊州专题 | 嵊州论坛 | 外媒看嵊 | 视频在线 | 国际国内 | 政务频道 | 文化频道 | 生活频道 |
综合新闻 -- 今日嵊州 -- 乡镇网闻 -- 国际国内 -- 嵊州专题 -- 视频在线
[论坛注册]  [登录]  
   嵊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今日嵊州 >> 社会文化
嵊州农民娄志平的治沙之路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记者 吴锡英 实习生 钱莹 2010年07月23日09:36:11 

娄志平和他的“八字形网笼沙障”

 

  八年治沙路

  抱着“作为一个中国人,见到自己的国家沙漠化那么严重了,关心一下也是应该的”这样的宗旨,娄志平踏上了治沙之路。

  宁夏中卫市沙坡头,是考察沙漠流动规律的好地方——高高的流动沙丘起起伏伏,构成金色的丘陵,爬上一个又一个沙丘的顶部,沙丘的前方又出现了更高的沙丘,望不到边。

  2009年10月中旬,娄志平来到敦煌莫高窟崖顶,看到当地民工在流动沙丘上实施“草方格”,从沙丘的背风坡坡底到坡顶,翻过坡顶到迎风坡的坡底,整个流动沙丘被草方格覆盖得严严实实。但娄志平也发现,除了沙丘顶部沙脊线上的草方格能起到沙障作用,迎风坡和背风坡上的根本不能挡沙。

  经过多年的观察和实验,娄志平终于总结出,只要在流动沙丘顶部的沙脊线上实施一道高度30cm的沙障,这个流动沙丘就会被牢牢地固定住;而当沙脊线上的沙障被拦下的流沙堆埋到高度小于5cm时,只要及时把沙障提拔抬升起来,这个流动的沙丘就能以沙障为脊顶向上堆高,使沙障如万里长城一样随沙丘的沙脊线延伸,沙障下的流动沙丘就被固定住,成为渐渐增高的、可有效拦截流动沙漠的拦沙坝。

  既能抵抗风暴、牢固地挺立在流动沙丘顶部的沙脊线上,又能够把被流沙堆埋了的沙障重复从沙脊线提升起来,这种理想的沙障,就是娄志平经过多年试验后制成的“八字形网笼沙障”。由于八字形网笼沙障的网笼片只有30cm的宽度,即使完全被流沙掩埋,也可以轻松地把网笼从沙堆中提拔出来重新架设。

  “敦煌莫高窟崖顶引进的拦沙网,质量是高,但效果不大。”娄志平一边播放在治沙现场拍摄下来的DV片,一边拿出几张照片展示给记者看。

  娄志平回忆说,那是2008年4月,他在内蒙古磴口县境内的乌兰布和沙漠上选择了一处长1.5公里的流动沙漠进行施工,布上了他自己研发的八字形网笼沙障。2个月后,网笼沙障几乎全线被沙埋压得只剩下网笼支撑杆的顶端,一条明显的沙埂横亘在沙漠上,1.5公里的沙埂没有一处残缺。

  2009年7月,当娄志平再次去探查的时候,惊奇地发现,一条笔直的以网笼沙障顶端为顶部的沙埂,依然横亘在沙漠上。

  “我从2003年开始研究治沙工作,到现在已经8年了,沙漠化如果不治理,中国每年会减少一个县的土地面积。”

  娄志平讲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沙坡头的样板聚集地,搞实验的日子虽然艰苦,但很值得。

  有一回,娄志平只身去了沙坡头的一处流动沙丘处安插八字形网笼沙障,由于过度疲劳,突然把腰给闪了,他赶紧拨通了电话,让朋友赶去帮忙。

  不仅如此,当炎热的夏季,人们都躲在空调房里时,娄志平不畏酷暑,去样板聚集地查看拦沙坝的安插效果;当冬季气温骤降到零下二十度,尤其是出现沙尘暴时,娄志平也绝不会放过观察的好时机,裹着厚厚的冬衣就去实地探查。

  敲开风洞之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经历过大量风沙的来袭,八字形网笼沙障并不能在现实生活中推广应用。要想推广,还得通过国家级的沙漠风洞实验。

  为此,娄志平特意写了一封信给中国科学院的丁仲礼副院长,想申请用中科院在沙坡头的沙漠风洞实验室,观察和检测八字形网笼沙障提升拦沙坝的实际作用。

  在丁仲礼副院长的帮助下,娄志平终于敲开了中科院沙漠风洞实验室的大门。

  2010年1月,中科院批准了娄志平的申请,并安排于5月免费对其相关内容做沙漠风洞实验。

  从风洞实验的DV记录片中,记者看到,测试首先从6级风力开始。八字形网笼沙障拦沙坝背风坡的风向,方向始终是和主风向相反。流沙总是从背风坡坡底,向背风坡坡顶跃移,而拦沙坝背风坡底部的流沙,又被回旋风吹送到拦沙坝顶部。当风力逐级增大,最终以12级的风力破坏性冲击时,依旧无法冲蚀网笼沙障控制下的沙脊线,网笼沙障仍牢牢地固定住了下面的流动沙丘。

  这次风洞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此实验在26M/S风速冲击10分钟结束,拦沙坝背风坡顶出现100mm的宽度沙脊平台,沙脊平台的高度和网笼顶齐平,拦沙坝没有受到侵蚀,同时还起到明显的拦沙效果。

  这次试验,充分肯定了娄志平8年辛苦历程的劳动成果,并为人类又提供了一种利用流动沙丘和沙漠流沙治理沙漠的新方式。

  相关文章
编辑:何东铭
分享到: 转播到浙江微博 浙江微博 转播到新华微博新华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嵊州新闻网”或电头为“嵊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嵊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嵊州新闻网”,并保留“嵊州新闻网”的电头。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来说两句:(留言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昵称: 输入答案:
>>文化生活
我市新增4名省级非遗传承人
若无娇嫩双唇 口红再多又有何用?
羽绒服不再遭受人们的嫌弃了 为什么?
东风本田“机油门”激怒车主
宝马8系旗舰官图首次发布 有望亮相车展
翻拍剧别只消费情怀,价值观要与时俱进
《移动迷宫3》科幻动作三部曲终结篇上映
我要投稿
新闻总机:0575-83111111
新闻热线:0575-83119666(编辑部)
        0575-83119777(记者部)
武哥热线:0575-83887000
推荐阅读
互动专区
视频新闻
1月29日嵊州电视新闻
1月28日嵊州电视新闻
1月27日嵊州电视新闻
1月26日嵊州电视新闻
1月29日帮忙三人行
1月26日帮忙三人行
1月25日帮忙三人行
1月24日帮忙三人行
· 【专题】聚焦2018浙江省两会
· 【专题】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 【专题】聚焦2018·嵊州两会
· 【专题】全力打好“八大战役”
· 【专题】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专题]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进行时
· 喜迎十九大 砥砺奋进 勇立潮头
· 【专题】“嵊州文创”人物专栏
· 第三届嵊州创客、创新项目大赛
· 打造剡城"红立方"引领文明新风尚
· 创全国文明城市 我们在行动
· [专题]公益救生杆 为市民安全护航
· 创食品安全城市 享健康安全饮食
· 专题:深化五水共治 剿灭劣Ⅴ类水
· 聚焦2017·嵊州两会
· 撸起袖子加油干·2017全国两会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