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我们爱心大巴 需要装些什么
让我们暂且把关注的目光从山区乡镇扯回来。我们身边的社区,也同样有那么一帮人群,他们需要关怀需要爱。下一站,嵊州传媒爱心公社大巴将驶向北郊社区的3户贫困户,希望社员和爱心网友踊跃报名参加(具体日子待定)。
昨天下午,记者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走访了这3户贫困户。
双残夫妇,他们想要一只电饭煲
位于官河路的一间面积大约为30平方米的廉租房,是石景德一家三口的家。
家是既作店面又作住房的。30平方米隔成了两半,里半间住人,外半间摆自行车摊。说是自行车摊,其实更像一个垃圾堆。生意是早就荒废了的,摊子里堆满了石景德老婆从外面捡回来的废纸和旧物,在废物堆里露出来的一个自行车打气筒似乎是唯一能证明这是自行车摊的信物了。
石景德10年前曾在市心街摆修自行车摊,那时,凭着他的手艺,风里来,雨里去,一家人还能勉强度日。2000年,他搬到官河路,眼睛就开始犯病,医生诊断是青光眼。10年过去了,视力越来越差,生意自然也越来越差。近年来,他的眼睛已经看不清5米以外的东西了,所以只能替自行车打打气赚个一块两块的。
石景德老婆也是个残疾人,没有能力赚钱。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去捡些废纸回来,过一段时间,再把它们统统搬到废品店里换钱。
除了青光眼,石景德还头痛、乏力、咳嗽,大部分时间都躺在床上,除非有需要打气的自行车客人过来。
在这间堆满废品的屋子里,还有一张满身斑驳的桌子,桌子上放着一个沾满锈迹的电饭煲,桌子旁边有一个煤饼炉,炉上架一个黑乎乎的铝锅。
问石景德最需要什么,他竟然摇了摇头,说政府每月给生活费,已经很不错了。再问他,他沉思了一会说,能不能要一个电饭煲?他家的电饭煲早就坏掉了。
“如果有一个新电饭煲,就可以煮饭了。”石景德很虚弱地说。
他们和他,需要很多关爱
走进张招庆家,她的身子正陷在一张藤椅里,身边,则是一堆中药和西药。她的丈夫正忙着打扫卫生。
初看,张招庆的住房挺不错的,100多平方米,也简单地装修了一下。一问,才知道,这个家庭的经济已经如履薄冰了。从上世纪90年代买房欠10多万元债务开始,到目前,因为张招庆比较严重的糖尿病,家里又欠下了10多万元的债。
昨天上午,张招庆在丈夫的陪同下去人民医院看了医生。她花了250元钱,配了5帖中药。本来,医生建议张招庆治院,但囊中羞涩,又加上这病治愈的几率也不大,所以夫妻俩只是象征性地配了一点药。
张招庆的病史有15年了,从1995年开始。没病时夫妻俩一个在供销社上班,一个在人民医院当清洁工。待病一沾上,家境就每况愈下。“非但买房子的债务还不清,还摊上10多万元的医药费。”
妻子生病了,丈夫只好把自己当牛当马。目前,张招庆63岁的丈夫在护理妻子之余,还兼职拉黄包车和当清洁工。他把所有的退休金都交给老婆当了医药费,而兼职赚来的工钱,则用于两人的吃穿开销。
去年过年时,家里实在没有余钱买过年货了,听着越来越充满年味的鞭炮声,张招庆丈夫的心里像堵着什么似的难受。好在后来街道和社区的干部过来看望他们,给他们送来了一点年货,还带来了300元钱。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接过年货和钱的那一刻,张招庆丈夫的眼泪却刷刷地流了下来。
后来,记者和社区工作人员还走访了孤寡老人赵亭轩。与前两户人家相比,赵亭轩的日子过得相对好些,老人住在三号小区的一幢房子里,房子是6个兄弟姐妹共同所有的。所以他的房子既有兄弟的旧家具,又有姐妹开小餐馆多下来的餐具。有这些满满当当的旧家具旧物件陪着他,似乎也不显寂寞。只是寂寞是藏在心底里的,一个人过日子,无论经济还是精神,终究不太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