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新闻频道 | 今日嵊州 | 乡镇网闻 | 嵊州专题 | 嵊州论坛 | 外媒看嵊 | 视频在线 | 国际国内 | 政务频道 | 文化频道 | 生活频道 |
综合新闻 -- 今日嵊州 -- 乡镇网闻 -- 国际国内 -- 嵊州专题 -- 视频在线
[论坛注册]  [登录]  
   嵊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今日嵊州 >> 社会文化
那些等待结对帮扶的孩子……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裘冬梅 2010年09月20日11:17:34 

大山里的学校——贵门乡中心学校

    他们或因病致贫,或是单亲家庭,或遭遇这样那样的不幸境遇。在他们的人生路上,多么需要有人扶他们一把——

    9月15日中午12点15分,记者和社员“小熊”、“如兰”驱车赶往贵门乡中心学校。

  到了目的地,贵门乡中心学校校长吕海员和朱玲丽老师已准备了贫困生一览表,这些贫困学生都面临着这样那样的生活困难。趁下课和自修课的机会,我们对学生的情况作了详细了解。

    1. 单同学,女,8岁,贵门乡玠溪村里仙坑人,母亲聋哑,父亲癌病。小小的单同学特别乖巧懂事,她从来不买早饭,不买菜。米是家里带来的,一天三餐,自己去食堂里蒸,菜是家里带来的干菜、咸菜,最奢侈的时候买包榨菜丝。身上穿的是四邻八舍送过来的旧衣服。

  玠溪过去到里仙坑还有五六里山路,每到周末,单同学和高年级的一位姐姐晃悠着书包,从崎岖的山路步行回去。长到8岁,她还没去过长乐,更不知道市区在哪儿。她到过最远的地方就是贵门。不过,所有这些贫困并没有压弯她单薄的身子。她在班级里活泼开朗,和同学比较合群。

 

    2 . 钱同学,女,7岁,一年级新生。父亲老实巴交,在家侍候几亩茶叶地,40多岁时,好不容易用积攒下来的钱娶了一个媳妇。娶妻生子,一晃钱同学父亲50出头了,体力大不如从前。钱同学母亲有智障,日子过得糊糊涂涂。去年,他们又生了一个女孩,日子过得更加捉襟见肘。

  钱同学看起来有些胆怯,记者问她的家庭情况时,问一名答一句,绞着衣角,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不停地扑闪着。她家离校近,每天背着书包上学放学,放学后回家帮母亲抱小妹妹。

    3. 邢同学,女,13岁,爸爸一直在深圳打工,嗜赌如命,打了10来年工,却年年亏空。妈妈早年也跟爸爸在深圳打工,因为无法忍受丈夫没完没了地赌,两人经常吵架。过年时,小邢非但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并且常常因为没有过年铜板,而失去春节的欢乐。

  邢同学10岁时,妈妈回到嵊州打工,今年3月,与爸爸办了离婚手续。现在,这位女孩的生活费完全靠年迈的爷爷奶奶支撑。邢同学是少先队大队部委员,班级中队长,学校升旗手。

    4 . 陈同学,男,九年级学生,随母亲从外地嫁到贵门。母亲有残疾,继父本来可以生一个自己的孩子,但他视陈同学如同己出。为了把更多的爱凝聚到陈同学身上,继父坚持没有生育,说把陈同学培养成人也一样的。

  去年继父不幸遭遇车祸,现在生活不能自理。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陈同学非常懂事,在家里帮父母做着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学校里表现也好,是老师的好帮手。

    5. 吕同学,男,九年级学生,父亲在板材厂做工,去年下班时突遇车祸身亡,体弱的母亲也随之被噩耗击倒,一家子从此陷入凄风苦雨中。这位长相清秀的男孩,一提起父亲就抑制不住内心的伤痛。

  吕同学现在的生活费由姐姐负担,姐姐已出嫁,在一家领带厂打工,月工资1000多元。姐姐每月给吕同学100元生活费,这笔钱对姐姐来说也不容易,吕同学非常珍惜,轻易舍不得用,节衣缩食,把省下来的钱拿回去交给母亲。

    6 . 蔡同学,男,八年级学生。母亲久病,2008年不治而亡。父亲是木匠,有时在邻村帮人家干点活,赚点生活费,没活干时,只好呆在家里做点庄稼活。父子俩住在一层楼的房子里,天雨,外面落大雨,屋里落小雨。

  父亲外出打工时,蔡同学住到姨妈家去。父亲如果赚来工钱,一星期会给他25元的生活费,如果没活干,生活费就少些。大多数日子,蔡同学的饭菜控制在5元以下,因为父亲没活干,没钱赚,他的生活费就没有保障。

    7 . 吕同学,男,二年级学生。在吕同学的记忆中,从来没有亲生母亲的印象,妈妈在他的人生字典里,是个遥远而模糊的字眼。吕同学的亲生父亲是个残疾人,母亲是从外地嫁过来的,因为守不住贫困的日子,刚生下吕同学,母亲就撇下父子俩远奔他乡。残疾父亲无力抚养吕同学,年迈的奶奶只好把小小的吕同学托一位好心人抚养。吕同学叫他“爹”。

  一晃9年过去,“爹”已退休,自己膝下也有儿孙,再也没有精力抚养吕同学。星期天,吕同学只好回到在玠溪看护山林的亲生父亲身边(每月工资在六七百块之间),他的“爹”心疼他,住校期间,常常给他烧点肉和鱼送过来。

    8 . 斯同学,男,八年级学生。妈妈常年生病,是个药罐子。前两年动手术,不仅花光家里所有的积蓄,还债台高筑。爸爸种田种地之余,帮人家四处打小工。斯同学家里离学校远,住校,包括学习用品生活用品来回车费在内,每星期的生活费是25元。

  斯同学的饭菜都是自己家里带来,一年到头难得见荤腥,所有这些,他从不怨天尤人。他只希望自己快快长大,以后帮家里分忧解愁。

    9. 吴同学,女,四年级学生。吴同学母亲是东阳人,因为守不住小山村贫困的日子,在吴同学很小很小时就离家出走了。吴同学哭着闹着向爸爸和奶奶要妈妈时,他们总是骗她妈妈已经没了。吴同学懂事以后才知道妈妈并不是真的没了,而是不要他们了。

  吴同学住校,饭菜都在学校买,收入微薄的爸爸每星期给她20元的生活费。吃饭买菜,我们无法想像吴同学是如何安排这笔“珍贵的资产”的。

    10. 张同学,男,四年级学生。老家在云雾缭绕的上坞山村。上坞山村产辉白茶叶,可是他家的茶叶地很少,父亲依靠做石匠赚工资为生,风里来,雨里去,小日子也过得平平稳稳。谁知晴天霹雳,母亲突患重病,看病,举债,日子很快千疮百孔。后来,母亲就永远离开了他们。

  父亲每月收入有2000元左右,照理张同学的生活不成问题,可是因母治病欠下的债务,让他们的日子沉重得透不过气来。现在张同学每星期的生活费是20元,包括买菜在内。

    11 . 单同学,女,六年级学生。爸爸癌症,妈妈耳朵不好,听力有问题。家里还有一个6岁的妹妹,80多岁的老爷爷。生活的担子责无旁贷地压在母亲孱弱的肩头。妈妈在甘霖下路西村的丝织厂上班,苦苦支撑一个贫困的家庭。

  爸爸经常吃药,他们的家一天到晚飘荡着中药的味道。爸爸有心打小工挣小钱,但他的身体不由他支配,只好休息在家。没有人知道,单同学将如何面对今后的日子。

    12 . 金同学,女,八年级学生,母亲常年生病,姐姐上大学,爸爸以种田为生。一个本来不富裕的家庭,摊上一个经常吃药的病人,真是雪上加霜。

  金同学和爷爷生活在一起,生活费用由爷爷负担,爷爷是老农民,有几亩茶叶地。一粒粒茶叶是金同学的生活希望。

    13. 郑同学,女,九年级学生。父母离异,单亲家庭。父亲外出打工,极少回家。她跟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癌症。双休日回家,她不但要应付学校的作业,还要帮助奶奶干家务事。相依为命的奶奶患的是不治之症,郑同学的生活里似乎没有欢乐。

  偶尔母亲也会照顾她一下,给她一点零用钱,给她买一套新衣服,可是,这样的母爱毕竟太稀薄了。

 

    14 . 吕同学,男,二年级,9岁,雅安村人,5岁时母亲病故,父亲在长乐打工,家里爷爷奶奶都已经去世。

  周末回家只有他一个人,晚饭自己煮,父亲给他买了一些鸡蛋存在家里,他就炒个鸡蛋当下饭菜。没鸡蛋时,买霉豆腐或榨菜丝下饭。吃过晚饭后,父亲会从长乐赶回来把他带到打工租住的小屋,白天父亲去上班,吕同学就呆在出租房里做作业。中午和傍晚,他煮菜烧饭,等待父亲回来吃饭。

    15 . 郑同学,女,15岁,八年级,母亲从云南嫁到贵门,3年前,不堪忍受山区的贫苦生活,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信。父亲在福建打工,家里只有姐妹两个,妹妹6岁,上幼儿园,由15岁的郑同学照顾,姐妹俩一星期的生活费12元,姐姐10元,妹妹2元。

    16 . 吕同学,女,15岁,白宅墅人,母亲体弱多病,常常莫名吐血,父亲贫血,经常头晕头痛。草药和中药一年到头伴着夫妻两人。夫妻都干不了重活,家有少量茶叶地,务农为生,收入不高,日子过得非常艰苦。

    17. 郑同学,女,14岁,七年级,母亲是贵州人,在她3岁时离家出走,至今没有音讯。父亲4年前入赘到外地,中间回来看过她一次,现在靠70多岁的爷爷奶奶抚养,爷爷靠绑扫把为生,收入微薄,郑同学每星期的生活费8元,周末回家帮爷爷整理绑扫把的原料,帮奶奶做家务。

  (注:考虑到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我们隐去了贫困生名字。)

    亲爱的读者和网友,这些贫困学生都需要有人扶他们一把,请你们能及时伸出援手。为确保这笔费用完全用于学生的日常开支,所有资金将交由学校负责关工委的老师妥善安排,老师会作一个详细的账目清单,接受爱心人士的督察。

  亲爱的读者和网友,你打算每年给结对学生多少生活费,准备以怎样的方式资助他们?请登录嵊州新闻网嵊州论坛“爱心公社”版块进行讨论,网址为:http://bbs.zjol.com.cn/forumdisplay.php?fid=241

  爱心热线:83115233

  爱心QQ群:42230717

  相关文章
编辑:何东铭
分享到: 转播到浙江微博 浙江微博 转播到新华微博新华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嵊州新闻网”或电头为“嵊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嵊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嵊州新闻网”,并保留“嵊州新闻网”的电头。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来说两句:(留言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昵称: 输入答案:
>>文化生活
我市新增4名省级非遗传承人
若无娇嫩双唇 口红再多又有何用?
羽绒服不再遭受人们的嫌弃了 为什么?
东风本田“机油门”激怒车主
宝马8系旗舰官图首次发布 有望亮相车展
翻拍剧别只消费情怀,价值观要与时俱进
《移动迷宫3》科幻动作三部曲终结篇上映
我要投稿
新闻总机:0575-83111111
新闻热线:0575-83119666(编辑部)
        0575-83119777(记者部)
武哥热线:0575-83887000
推荐阅读
互动专区
视频新闻
1月29日嵊州电视新闻
1月28日嵊州电视新闻
1月27日嵊州电视新闻
1月26日嵊州电视新闻
1月29日帮忙三人行
1月26日帮忙三人行
1月25日帮忙三人行
1月24日帮忙三人行
· 【专题】聚焦2018浙江省两会
· 【专题】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 【专题】聚焦2018·嵊州两会
· 【专题】全力打好“八大战役”
· 【专题】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专题]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进行时
· 喜迎十九大 砥砺奋进 勇立潮头
· 【专题】“嵊州文创”人物专栏
· 第三届嵊州创客、创新项目大赛
· 打造剡城"红立方"引领文明新风尚
· 创全国文明城市 我们在行动
· [专题]公益救生杆 为市民安全护航
· 创食品安全城市 享健康安全饮食
· 专题:深化五水共治 剿灭劣Ⅴ类水
· 聚焦2017·嵊州两会
· 撸起袖子加油干·2017全国两会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