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把高效农业与生态农业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以此来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后劲,这几年,市委、市政府通过扶持、引导,积极实施绿色农业奖励政策,组织本市的主导农产品申报国家、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和基地认证,加快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至2009年12月全市已申报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120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60个,面积27万亩,A级绿色食品5只。如茶叶是我市农业的一大支柱产业,面对欧盟设置的茶叶新的绿色壁垒,浙江华发出口茶厂联合6万农民,建立了8万亩无公害、有机茶基地,突破了欧盟的绿色壁垒。
我市的高效农业模式在全省得到推广,已形成茶叶、干鲜果、蔬菜、畜牧、竹笋、长毛兔、花卉、水产等十大农产品基地,面积达84.4万亩。农产品加工园区被评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我市被评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县(市),金庭万亩桃形李基地已成为国家科技示范基地,黄泽明山茶场园区成为全省第一个全国茶叶标准创建园。越乡龙井、皇帝茶叶、山森香榧、羲之桃形李等优质产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
绿色是美丽,更是资本;绿色是希望,更是财富。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扶持下,在农民的积极培育下,我市各地的绿色品牌越来越多地涌现,使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生态山林:既是天然银行 又是绿色屏障
作为浙江省首批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县市,早在10年前我市就提出了“全面实施以蓝天、碧水、绿地为主题,一批生态示范乡镇和山区自然保护区等为重点的生态示范市建设”。 自此,我市开始了生态文明的实践,着力建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经济发达、生态文明繁荣的绿色新嵊州。
全市近60万亩省级重点生态公益林在近5年中获得了55亿元生态效益。特别是这几年,生态公益林建设加速,累计已达到了90万亩。为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我市全面启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落实生态公益林封山育林护林“一份育林规划图、一份育林合同、一个护林组织、一个护林公约、一块育林护林牌”五个一管护措施,成立了生态公益林管理机构,有近300名专职护林员,相关部门又对300多个行政村和近2万农户进行经济补助。
在政府部门的助推下,全市掀起了造林的高潮。三界镇胡凤祥将千亩荒山改造成了郁郁葱葱的山林、茶园及榧林,金庭镇王世苗的千亩山林也日益茂盛起来。一座座天然的“绿色银行”发挥着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全市的生态环境正在悄然优化。“建绿色通道,造秀美山川”,2008年,我市被评为“浙江省公益林建设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