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手浇灌乡风树 越乡遍开文明花
深秋的夜,已有了阵阵的寒意。三界镇沈塘村的村支书沈乃灿吃过晚饭,顺手加了一件厚衣服,就去村里的“农家书社”查阅樱桃的冬季管理技术。他说,自己种了很多花木与果树,村里也有很多养鸡、养猪、种花木果树的专业户,自从“农家书社”建成后,村民们会不约而同地聚在一起查阅资料、探讨技术,“农家书社”已成了村里最热闹的一角。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围绕“建设新农村、培养新农民”这一总体目标,不断创新,积极探索,以乡风文明建设为重点,着力提升农民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从2008年起,每年安排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专项资金100万元,每年切出200万元用于改善农村公共文化阵地,扎实深入地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提升“向前之能” 推动创业发展的理念
创业是生产发展的前提。只有人人思创业、家家忙致富、村村谋发展,乡风文明建设才会有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自强不息是一种精神支柱,只有自强,农民才不会等待观望、消极失望,才能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市场意识、效率意识。因此,我市把提升农民就业创业的能力素质作为根本点,注重发挥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作用,着力引导和服务农民创业致富、推动农村实现小康。
走进下王镇的下王村,三三两两的妇女聚集在一起,认真地做着来自麦地郎公司的真丝方巾外加工业务,经纪人俞伟平是该镇上店村的妇女主任。“自从全市开展学政策、学技能、学法律、创业致富的三学一创活动以来,下王妇女彰显出的自强、自信、自立的精神面貌是以前从来不曾有过的。”俞伟平总结的现象不仅仅只是在下王镇,在全市的各个村庄都是层出不穷。
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中,我市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把提升农民素质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先后开展了“三学一创”农民教育、“培育新农民、建设新农村”、“创业创新”等主题教育。创设了“创业服务一线行”主题活动,探索出“六进农家”、“农民论坛”、“菜单服务”等一系列富有时代气息、符合农村实际的做法。据初步统计,近三年来,我市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000多场次,受训农民30多万人次。
特别是在“创业服务一线行”活动中,全市各级各部门深入农村、基层,扎实推进政策扶农、科技支农、转移富农、信息助农、项目强农、文化惠农。以形势政策、法律法规、创业技能为重点,把宣传教育送到基层农家,把知识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把惠民服务送到千家万户。在教育形式上,以“讲给农民听、送给农民看、组织农民谈、集中农民学”等方式,注重“专土”结合,市级组建形势政策宣讲、法律法规咨询、创业技能服务三大宣讲团,乡镇配设相关站、所、庭专业人员兼任的“三大员”,村级挑选种养殖大户等农民“土专家”,开展组团式服务。
农民需要什么,政府就提供什么。这几年来,对照新型农民的标准和农民自身求知、求富、求乐的愿望,市委、市政府以“政策进农家、科技进农家、法制进农家、文化进农家、健康进农家、美德进农家”等六进农家活动为抓手,引导和教育农民群众了解形势,树立新观念,掌握新本领,培育新风尚,创造新生活,积极主动地争当生产发展的创业者,生活富裕的建设者,乡风文明的传播者,管理民主的促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