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雪芬主演的“祥林嫂”,是从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改编的,先生的小说有沉痛的悲情,迸溅着无限痛苦之泪。
绍兴戏第一次做这样的尝试,使我们觉得兴奋。因为这样做法,已经看出这些工作者在自觉,在要求前进。如果因为“祥林嫂”的改编,而使绍兴戏走上一条新路,这是极有意义的。
看了祥林嫂的演出,我觉得剧本能够保持原著的精神,格调朴实,并未因受到绍兴戏习俗的影响而降低它的品格。它单纯的写出了祥林嫂的一生。序幕和尾声的对照,看得出改编者的思想透辟,他已经有了清新的感受。但祥林嫂的再嫁,必需强调生活的贫困和因为受了土劣的胁迫纵容,不能把错误放在婆婆和兄弟的身上,那样做会使我们把祥林嫂痛苦的社会原因冲淡了。同时,祥林这个人物,在第一幕里把他丑角化了,如果把他写成一个性格淳厚的农民,我想可以更能表现这一群被压迫者的悲惨遭遇。在导演上,场和场的转换有停顿之感,应该紧凑一点。序幕应该处理得更热闹,这样可以和尾声悲惨的景象相对照。这是我对编剧和导演的两点小小意见。
表演,以袁雪芬的祥林嫂演来最动人,看得出她的气质品性不落俗套。她把一个善良的劳动妇女的性格表现得那样深刻,当第四幕,祥林嫂被婆婆逼出鲁家的那一场戏,她走了又返回的求救无望的感情,悲苦欲死而不得反抗的心境是多么真实,虽然只是很简单的表现,但在朴实之中,是丰富的,是感人的。
不过,看了绍兴戏,只觉得它的曲子太单调了,不能表现各种不同的内心的感情。所以要改造绍兴戏,应该搜集多量的民间的民歌小调,使绍兴戏的音乐部分丰富起来,而对白最好使它更精练更韵味,这一点,当贺老六及祥林嫂的孩子死的那一场戏,最看得出。那里祥林嫂心灵破碎,生命到了最惨不能忍的地步,但没有实当的曲子来表现,来诉述。
绍兴戏应该吸收活剧的好的成份,但是,尤需发展自己歌剧的特点:有歌有舞。不然追随话剧,将成功变拍的文明戏,这一点应该特别注意。我看了祥林嫂,尤其觉得“舞”这方面需要丰富,使真实的动作优美化,有韵节,一点点加以试验。
装置设计,可以风格化,不求似真,这是适合绍兴戏的形式的。但是服装化装专求美好,不合身份,似可研究。
看了祥林嫂,引起我对于绍兴戏强烈的兴趣,为着我是祥林嫂忠实的观众,对于西洋音乐的配音,我愿说它是一种最错误的做法。让它失掉了民间戏特有的朴实之感,我希望能立刻补正。我更期待你们不断努力,不断进步,给我们更好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