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各有志,各有所求。做演员的其追求和志向并不相同。确定什么样的奋斗目标是至关重要的,它将直接影响于艺术乃至人生之路。
我生长在旧时代,对于理想追求是有一个过程的。当初学戏不是因为爱好,而是为了谋生,想改变身为女子的厄运。尽管后来出了名,但是被人目为“戏子”这一行的地位十分卑微,不用说为社会所看不起,我自己也非常嫌恶,一再企图脱离充满着血泪的粉墨生涯。然而欲罢而不能,随波逐流又不甘。我想到演戏虽是低下的,但依靠自身的努力可以改变其地位,使艺术有作用于社会。由于这个目标吸引、鞭策着自己,以至把青春和生命都交付于我所嫌恶的越剧,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初演《祥林嫂》后,文化界的前辈和朋友出于关心,说我怎么会唱越剧,觉得太委屈了,不如去搞电影、话剧为好;还邀请我在吴仞之的《小桥流水人家》和陈鲤庭的《狂想曲》等影片中担任角色。虽然我十分喜爱使我得益不少的电影和话剧艺术,也知道这种幸运是有人求之不得的;再说人家是这般器重自己,而在越剧圈里反倒为一些人所不容,不时挨骂受害……,但是我除了感谢他们的好意外,并没有动过改弦易辙之心,因为我有了自己追求和奋斗的目标。
事业上的追求意味着什么?我的看法是与己要甘心作出牺牲;与人是要乐于进行奉献。如果说在科班里我不愿意唱的戏非要去唱是一种难以忍受的屈辱和痛苦,那么当有了追求以后,为取得艺术上的进步与突破而遇到的苦恼则是心甘情愿领受的。我曾在随笔《一笔流水账》中,记录下当时整天在排戏、演戏、唱电台这种紧张的快节奏中的生活。那时**以继夜,苦则苦矣,但得到的是在七年中搞出了八十多出戏。为了给观众以美好的艺术享受,可以什么都不顾惜。我年轻时因患肺病每天有潮热,力不能支,所以上半场戏由一位演员顶替,自己演下半场。一次演《断肠人》,我刚登台有人就冲着我说:“做啥啦?依是梅兰芳啊,直到现在才出场。”起先真叫人哭笑不得,她哪里知道我是抱着病痛在演出啊!但当了解到这位观众是为了看我的戏而来,因为只看到一半很不满足才大有意见的,对此我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于是第二天我就一人演到底了。只要所花的劳动能使观众得到艺术上极大的满足,说一声好,便是自己最好的报偿,最大的快慰,什么苦啊、累啊都忘了,失去的东西也偿还了。
一位大作家说,我平均每两年写一部戏,我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写字台边度过的。人生青壮年时期很多美好的东西我都没有享受过。是的,每一个为自己择定的目标锲而不舍地追求的人无不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往往是失去了常人所有,但得到的是常人所无。我以为,追求,只有执著地追求,艺术和人生的路才不会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