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7日在嵊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嵊州市发展和改革局
2010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1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目标
现对目标的安排和工作重点作如下说明:
(一)确保经济持续较快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主要考虑:一是引导各方面切实把经济工作的重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在推进结构调整,缓解物价上涨压力,保持增长的可持续性等方面保持适度的弹性空间,使年度增长目标与“十二五”规划要求相适应。二是在外部环境变数较多的情况下,提出这个增长目标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各方面信心。三是从发展需要看,保持合理的增速也是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的现实需要,既体现嵊州赶超发展的目标要求,又有利于“十二五”规划良好开局的实现。
为此,将继续推进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着力抓好两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扎实推进粮食功能区建设,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42.9万亩以上,总产量16.9万吨以上;推进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综合生产水平。推进两大工业平台建设,重点加快经济开发区三塘区块、浦口二期建设,启动建设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积极实施工业转型升级“三五一”战略,着力推进上市企业培育和国家级“真丝试点示范区”申报工作;加快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同步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加快生产企业主辅分离,积极推进金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产业发展,着力抓好生产性公共服务平台构建、第二家小额贷款公司组建工作,加快推进中国领带城物流中心等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鼓励和引导服务业重点企业加强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促进服务业发展提档升级。
(二)推动地方财政收入平稳增长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以上。2010年我市经济总体发展态势持续向好,经济运行稳中趋升,财政收入增长基础更加扎实。但受房地产调控和结构性减税、缺乏新的税收增长点等不利因素影响,2011年财政增收难度会加大。建议2011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长预期目标按12%以上安排。
为此,将采取积极措施,着力构建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深化税收社会化管理办法,加强依法征管力度,做好重点非税收入项目的监控和非税收入潜力的挖掘;进一步健全乡镇(街道)财政体制;积极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完善公共财政收入体系。深化财税改革,健全财政资金精细化管理机制,抓好专项资金整合,完善和整合各项财税扶持政策,努力降低行政成本。
(三)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明年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有良好基础。一是国家投资政策总体保持稳定;二是我市一批民间投资项目将加快实施;三是新的投资增长点包括产业和城市发展平台、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中心镇等正在抓紧建设。四是房地产投资将稳中有升。五是政府性资金的有效保障,将推动重点工程投资较快增长。因此,建议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按15%安排。
为此,将积极开展重点工程建设“三比竞赛及优化服务”活动,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45只产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摸排启动新一批转型升级项目,全面启动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项目计划。加大对社会投资的引导力度,引导企业投向现代服务业、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加强项目申报工作,争取更多项目列入中央和省投资计划。加强改进投资管理,进一步健全项目协调机制、考核机制和竞赛机制,探索创新项目目标管理体系、项目建设落地生成机制和运筹推进机制,着力提高项目管理质量和财政资金使用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