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星纺机”该项数据列开发区规上企业之首,成为单位税收“节能王”
根据开发委提供的最新数据,1至6月份,浙江东星纺织机械有限公司用电量2万度,入库税收106.14万元,每度电创造的入库税收达到53.07元,位列开发区所有规上企业之首,成为名副其实的单位税收“节能王”。同时,东星公司半年亩均税收达到10.51万元,该项数据排名也居开发区规上企业前列。
“这是因为,我们企业一直坚持‘哑铃型’发展,一头抓研发和总装,一头抓销售和服务,生产环节只保留总装车间。”东星公司总经理伊红星说。
在东星公司,记者发现两个有趣现象:近80名员工中,技术和销售人员、服务人员、其他人员各占三分之一,管理人员的数量多于车间工人;企业内没有规模宏大的生产车间和流水线,但大批量纺机成品却堆满厂区空地。其实细细想来,这和东星公司倡导的“哑铃型”模式不谋而合。
“配件外包、核心自控”,这是伊红星对“哑铃型”企业最精辟的概括。目前,东星公司除了齿轮箱、定子等核心部件自主研发、自主生产外,90%的配件都外包给分散在全国各地的配套厂商生产。伊红星认为,通过这种大合作和大分工,既可以减少由单一厂商配套带来的市场风险,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把供应链调动起来。
制造环节外包后,给东星公司带来的直接效果是:人均产值和单位用电税收显著提升,而且也不用受限电政策限制。“现在的人均产值是80万元左右,我们短期的目标是达到100万元以上,未来甚至可以达到120万元至150万元。”伊红星说。
每年销售额的5%用于技术研发,每年淘汰2到3个产品……不断推陈出新的纺织机械新产品,是东星公司制胜市场最重要的筹码。今年6月份,公司携带最新研制成功的高科技产品——高速倍捻机,参加2011上海纺机展,随后就陆续收到了10多台产品订单。
据伊红星介绍,一般倍捻机每分钟卷绕速度限制在60米,而这台高速倍捻机的卷绕速度可以达到180米至200米,意味着产能可以提高到三倍,在国内也为数不多。除外,东星公司另一项倍捻机新产品,去年获得80万元的国家创新基金补助。
国内大部分纺织企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在用工紧张的背景下,这些纺织企业便从改进设备来提高生产效率,这给东星公司带来了新的市场契机。现在开发区10亩用地已经不能适应公司发展,去年,东星公司在黄泽工业功能区征地20亩,1.5万平方米厂房现已建成,今年年底前公司将整体搬迁。届时,东星公司的产能将提高2到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