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管乐队
伞舞队
种文化名片——地点:三界镇南街村 主要项目:舞蹈队、铜管乐队、扇舞队 参与人数:180人
种文化简介:
南街村有舞蹈队、铜管乐队、扇舞队等3支主要文艺队伍。人数大约180人。为了给村民提供文艺舞台,村里还出资在曹娥江边建起了剡亭公园,让村民的生活更生动。
“上海滩”边载歌载舞
江风习习,星火点点。每到夜晚,三界镇南街村曹娥江边的剡亭公园就拉开娱乐的序幕:堤坝上是三三两两散步的老人孩子,广场里是跳排舞、吹铜管乐、拉二胡的年轻男女,还有穿红着绿的伞舞队、扇舞队。
剡亭公园900多平方米的广场全部铺了青石板,石桌石凳也一应俱全。堤边遍植花草树木。“就像大上海的外滩。”南街村把他们的剡亭公园比作上海的外滩。
平常日子里,这些南街村的文艺队伍也就自娱自乐。7月26日,他们想晒晒自己的技艺,铜管乐队、舞蹈队、越剧队就拉了人马纷纷去公园里演出。桌子、凳子,连音响也拉了过去。
60位演出人员,三四百名观众,舞台、灯光,把剡亭公园映照得如同白昼。先前排好的节目内容,添了又添,加了又加。每支文艺队伍,都强烈要求多排几个节目。铜管乐队的拿手曲子照例是《春天的故事》《丰收曲》等。伞舞队队员新近每人订做了一套红衣裳,演出时,她们当然穿上了新衣裳。
一场晚会下来,除了铜管乐队的曲子,其他节目都是南街人自编自排的。“嗯,铜管乐队吹得比上次好多了,唱‘何文秀’的演员竟然会走台步了。”台下的观众边看边作点评。
“江边清凉,每到夏天晚上,就有很多人聚在那里。不过以前是乘凉晚会,现在是歌舞晚会。”村支书吴国灿说,自从剡亭公园落成后,这里几乎夜夜笙歌,每月一场大型晚会,每周一场小聚会,平时三五成群自娱自乐。
元宵节、种文化预赛、种文化汇报演出、庆七一演出……今年以来,三界镇南街村就演出了10来场大型晚会。他们说,日子过得很惬意。
“秀”出巾帼英雄的风采
和其他村镇一样,南街村的文娱积极分子,也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若干年前,他们连乐谱也不认识。
去年11月,南街村组建了一支铜管乐队,服装、乐器、请老师的费用总共投资约10万元。乐队一共30人,男18人,女12人,年纪在四十岁左右。第一次从市里请来的老师来教他们,眼睛都傻掉了。这30个男女,没有一个知道哆来咪,并且一双骨节粗大的手,在一支支铜管乐器前,竟然束手无策。是每星期三天坚持不懈的学练,最终让这些队员吹奏自如。
由朱李亚等10位队员组成的舞蹈队基础相对较好,是从排舞队里抽出来的骨干。但排舞与专业舞蹈终究有区别。第一次上台表演时,她们的丈夫都站在台下观看,他们以评委的眼光挑剔着自己的老婆。
回到家,丈夫们说,你这人腰板笔笔直,你这人步子跳得太快,你的手臂太硬。批评一大堆一大堆的,不过,朱李亚她们也受益匪浅,她们的舞蹈队一回回舞,一回回改,终于让男人们翘起了大拇指。
然而,舞蹈队不稀罕,别的村镇也有。朱李亚她们又组建了一支巾帼志愿者队伍,还是先前的那几位队员。5月19日上午,她们手持巾帼志愿者旗帜,身穿巾帼志愿者衣服,头戴巾帼志愿者帽子,上门与空巢老人聊天、为腿脚不便的老人买菜购物、为孤寡老人送去慰问金、关注留守儿童、清扫社区乡村垃圾等。忙到中午,她们匆匆吃完快餐后又马上赶往蒋镇参加种文化大赛。
到赛场,这些巾帼志愿者就摇身一变,变成了唱越剧的、跳伞舞的、跳扇舞的舞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