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革命同志的情谊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为何王金发一卸任,王世裕就离职了呢?这是因为王世裕与王金发是同一根藤上的瓜。王世裕来任嵊县知事是王金发推荐的,在来嵊县前他就在王金发的军政分府下面担任了绍兴县的总务科长。他们两人虽属同宗,但双方本不相识,是由谢震介绍而成为战友的。而王世裕与谢震相识,还有一段轶事堪称美谈。
有一次,王世裕赴杭州游西湖,在湖心亭柱上,看到有人题着两句诗:“革命大业,孤掌难鸣”,没有署名。王世裕读后,便在旁边也写了两句诗:“若要来寻找,绍兴板桥头”。王从杭州回到绍兴不久,果然有个人来火珠巷上门找他,互相一通姓名,才知道这人也是光复会员,嵊县人,姓谢名震,字飞麟,曾在绍兴东湖通艺学堂任监督。他是在清兵包围大通学堂时出走的。自此两人就成了知友。
王世裕是在1905年由蔡元培及其从弟蔡国卿介绍参加光复会的。王、蔡本属世交,而王世裕与徐锡麟是在徐办明道女校时就认识的,以后他们两人都开设进步书店,王开设“万卷书楼”,徐开设“特别书店”。这两家书店销售新学书并秘密推销革命书报。王世裕还与徐锡麟、杜亚泉、宗加弥、寿山佳、杜海生等创办“越郡公学”。他又通过徐锡麟的介绍认识了女革命家秋瑾。徐锡麟捐官赴皖之际曾约王世裕在一家酒店密谈,王曾对徐说:“要革命必须具备‘铁’、‘血’二字,铁就是武器,血就是要有自我牺牲精神。”
当年7月徐、秋事败,在秋瑾就义时,王世裕思绪万千,忆起当年与秋瑾饮酒赋诗,共商革命大计,不禁热泪盈眶,赞叹说:“成仁取义,慷慨捐躯,须眉犹难言之,今乃见于巾帼,殊令人惊叹!”同月13日,为了沉痛悼念革命盟友,还将刚刚出世的次子取名为王瑾。
宣传革命思想
早在1903年7月9日,王世裕还办过《绍兴白话报》,以“唤起民众爱国,开迪地方风气”为宗旨,对宣传革命思想,及提倡白话文作出了积极贡献。
该报为三十六开版,每期八页,后改为六页,每旬一期,每年一般出五十二期,每逢农历年底和年初停刊,内容简明扼要,丰富多彩,除刊登“绍兴近事”外,对国际、国内大事也屡有摘载,且对绍兴时局评论特多。王世裕自编、自校,对绍兴城内若干订户还自己一清早分送,工作十分辛苦。此外他还亲自撰写《论绍兴当兴女校》等署名评论文章,抨击时弊,公开指责绍兴知府和山阴县令。他还巧妙地发布革命党的活动消息,如《严拿革命党》等,从侧面宣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形势发展大好,既向革命党人透露了消息,又遮人耳目,这种迂回曲折的宣传方式,确是独具匠心!
然而这位秘密加入了光复会和同盟会的王世裕,却因常以反面文章巧发消息,而被人在《浙江公报》上诬指为“山阴县走狗”。王世裕忍辱负重,精神可佩。
1925年,王世裕任绍兴中国银行行长。1939年3月下旬周恩来到绍兴活动,王以姑父身分,给予保护与方便。
1941年4月17日,绍兴沦陷,由于银行内迁,王世裕的养老金中断了。面临着生活的窘境,他为保晚节,“宁为玉碎,毋为瓦全”,避居张墅光复会盟友沈复生家。风闻城内敌宪兵司令部已拟就了“维持会长”人选名单,王世裕被列第一名。
王告诫全家,万一敌伪派兵前来“请他”,他决心跳“大树江”殉节。当时一家人都失声痛哭,发誓届时将全家赴难。
1945年由于日寇和汪伪政权的大肆搜括,浙东粮荒严重,乃与沈钧业等筹办“难童教养所”以收养难童。1944年立秋,王世裕在贫病交加中抗医绝药,以示对黑暗现实的反抗,终于含恨去世,享年7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