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根据统一安排,先后赴桐庐、江山、诸暨等地对美丽乡村建设进行了全面考察,静下心来感触良多,对如何开展这项工作也有了更深的体会和认识。
一、几点体会
可以毫不讳言,桐庐等地的美丽乡村建设已远远走在了我们的前面,他们重规划、强投入、扬优势、育特色、抓环境、出亮点,农村面貌显著改善,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人民幸福指数普遍提高。尤其是以下六点,让我体会颇深:
1.着眼全局、科学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必须着眼全局,编制一个科学完整的建设规划。如桐庐从全县“一盘棋”的角度出发,已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县、统筹兼顾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体系。
2.发挥优势、富民美村。要推进这项工作,必须根据当地实际,充分挖掘潜力,发挥固有优势。如江山就是利用自身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景观,弘扬了清漾毛氏文化、廿八都古镇文化等特色文化,许多村因此实现了“村美民富”。
3.连线成片、彰显特色。美丽乡村建设既要确保惠及全体农民,完成从点到线再到面上的全覆盖,同时还要重点培育特色镇、特色村。如桐庐已构建了“中心镇→特色镇→中心村→特色村→精品村”这样层次分明、彰显特色的城乡一体化格局。
4.环境保护、全民参与。农村曾经是“脏乱差”的代名词,因此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是要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桐庐等地不但实现了“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置”的垃圾一体化处置模式,全体村民更是人人参与,具有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
5.抓事促人、抓面出点。必须改变一贯的“抓人促事、抓点促面”工作思维,要打破老框框、放弃老方法、抛掉老经验。通过定思路、定目标、明任务、明职责,来实现“抓事促人”,在面上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争取多出精品、多出亮点。
6.集中财力、加大投入。要真正建好美丽乡村,关键是要有资金作为保障,要有足够的财力支撑。如桐庐县对各村普遍地加大了财政投入,对个别重点村、示范村,更是实施倾斜政策,集中财力,加大投入。
二、几点建议
联系嵊州市的实际,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我们决不能因此产生悲观失望和消极思想。对比桐庐、江山等地,我市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并不落后,越剧和剡溪等可挖掘的山水人文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的农村综合整治和新农村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个人认为,可以围绕以下六个“性”来扎实推进这项工作:
1.讲究规划制订的统一性。在制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及中心镇、中心村和特色村建设等一系列规划时,必须统筹考虑,注重各个规划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并形成市、镇、村梯次衔接的规划体系。
2.讲究环境整治的长效性。在开展环境集中整治后,关键是要建立环境保洁长效机制。要重点改变村民乱倒、乱扔垃圾的陋习,形成自觉保护环境卫生的习惯;还要推进环境整治的软件建设,理顺有关职能部门的关系,统一归口管理,建立有效载体,加强专项考核力度。
3.讲究精品培育的特色性。我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许许多多的人文古迹和传说可以进行充分挖掘和利用,来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另外从乡镇面上看,超过80%的村已完成了单项或综合整治任务,在面上兼顾的同时,必须结合各镇、各村实际,努力挖掘特色,发挥优势,培育精品,树立典型和样板。
4.讲究财政投入的重要性。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作为保障。当前全市也好,各乡镇也好,所出台的扶持政策力度都有待加强。虽然有各级政府财政收入不高的客观原因,但对开展这项工作的资金必须给予倾斜,让广大农民早日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偿还工业化、城市化对农民的欠账。
5.讲究经济发展的必要性。搞好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兼顾农村经济发展,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可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基地,扶持外向型农业项目,加强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培育农业加工企业等途径,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才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的文明程度才会不断提高。
6.讲究干部服务的持久性。要高度重视各级政府和干部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我市已在实施规范的乡镇干部在机关驻夜住勤等制度,干部作风不断深入。可继续出台诸如联系领导、镇班子成员、联村干部每周定期下基层、下村现场接待和办公等制度,以转变作风,提高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