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青岛12月11日电(记者张旭东、苏万明)我国大洋科考主力船舶“大洋一号”历时369天,航行64162海里,圆满完成我国最大规模环球大洋科考,于11日上午返回青岛。
据介绍,“大洋一号”此次执行我国大洋第22航次环球科考任务,2010年12月8日于广州起航,经历9个航段,调查区域涉及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三大洋。共有来自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等国内外32家单位,218人参加了此航次。
第22航次总首席科学家陶春辉介绍,此次大洋环球科考开展了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多金属结核、深海环境、深海生物基因和深海生物多样性等多项调查工作,是一个高度综合性的大洋调查航次,具有目标区多、空间跨度大、时间长、高新尖设备储备应用多等特点,各航段均取得了十分丰硕的科研成果。
其中,科考人员在西南印度洋我国首次布放深海综合锚系浮标观测系统,中深孔岩芯取样钻机试用成功,无人缆控潜水器和深海声学深拖等新技术装备也得到成功应用。同时,科考人员观察到海虾、海蟹、海葵、管状蠕虫等热液生物,并一次获得200多只热液盲虾,是获取极端环境生物样品种类、数量之最。
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说:“2011年恰逢中国大洋协会成立20周年。20年来,我们持续开展深海资源调查,大力发展深海技术,积极促进深海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也要看到,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洋工作差距还很大。需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加倍工作,奋起直追,努力实现大洋事业跨越式发展。”
作为中国开展远洋科学调查的主力船舶,“大洋一号”自1995年开始执行我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