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唯一一位手工制鼓师傅沈可金希望在有生之年找几名传人
嵊州制鼓已经有150多年历史了,但目前只有甘霖镇东山村63岁的沈可金还掌握着这份手艺。眼看手艺就要失传了,沈可金很着急。他希望趁着有生之年,为嵊州制鼓找几名传人。
现在他是嵊州唯一一个手工制鼓师傅
“咚咚咚,咚咚咚”,走进甘霖镇东山村,老远就听到了鼓声。循着这声音,记者来到了制鼓师傅沈可金家里,只见地上散落着竹篾条、竹钉、千斤顶、楔子等制鼓家什,而沈师傅正在捣鼓一个还未上色的大鼓。
“做鼓首先要选好材料,鼓身要选用上等杂木、硬木来做,牛皮一定要选老牛皮。”沈可金向记者介绍起做鼓的工序,“一般手工做一个直径60厘米的鼓,需要6天时间。因为人工费太贵,现在市场上卖的鼓基本上都是机器制作的,手工制鼓的在嵊州只有我一个人了。”
嵊州制鼓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了。150多年前,制鼓手艺从江西传到这里,当时为了谋生,很多人从事这份手艺。到了沈可金爷爷沈阿苗这一代,嵊州还有4班人会做鼓;而到了他父亲这一代,嵊州会做鼓的只有两班人了;到了沈可金这一代,做鼓人越来越少;到目前,就只剩下他一个人还能手工做鼓。
“一想起手艺要失传,心里就很难过。”说着这话,沈可金神色悲戚。
沈可金14岁时就跟着爷爷和父亲学习做鼓,18岁就能自己独立做鼓。他看到老一代手工制鼓存在一些缺陷,就会想方设法改进。“做鼓的工序看似简单,其实很复杂,需要有一定的美术和木匠功底,光是选材就有不少学问,就拿挑选做鼓面的牛皮来说,要数老牛头颈部的那块皮最好了。”
他做的鼓远近闻名
技术向每个年轻人敞开
20年前,新昌大佛寺的一个住持找到沈可金,希望他制作一个直径2米的大鼓,作为寺庙观赏之用。接下这个订单后,沈可金心里有些犯愁,这么大的鼓,他可从来没做过。“大鼓小鼓虽然工序是一样的,但难度加大了不少,光是做腰身和鼓面就是一大挑战。”为了这个大鼓,沈可金每天冥思苦想。一段时间后,大鼓还是做好了,住持很满意。这个大鼓至今还放在新昌大佛寺里面。
新昌大鼓后,嵊州城隍庙也订了一个直径1.85米的大鼓。随后,本地以及新昌、宁波、广州、哈尔滨的不少庙宇都纷纷来下订单。订单越多,沈可金越忙,每天都全身心扎在鼓堆里。大大小小的鼓,究竟做了多少个,连他自己都回答不上来。然而,50年来,沈可金只有一个人做,连个徒弟也没有,根本赶不及交货。
一直以来,沈可金都想要招些徒弟,让这门手艺传承下去,但是做鼓不比其他手艺,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出师”,市区的年轻人都没这个耐性。于是,他特意赶到贵门等偏僻山村去招人,但是消息发出去很久,都没有回应。
做了50年的鼓,却收不到一个徒弟,沈可金很沮丧。现在,他也上了年纪,再过几年,也许就做不动了。他很担心自己一走,这门做鼓的手艺在嵊州就要失传。他希望趁着有生之年,能为“嵊州制鼓”找到几名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