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手拿着大锄头,缓慢地走在竹林间,猫着腰,正专注地开垦着土地,待看到“目标”后,连忙用锄头刨开周围的土,待露出整个金黄色的笋壳后,对着笋与竹鞭连接处,果断砍下,一颗巴掌大的冬笋即刻“现身”。
前几天的一个上午,59岁的崇仁镇高湖头村村民相樟富夫妇俩一起上山,在自家毛竹林里采挖冬笋。“家里共有20多亩的毛竹山,其中有一半是笋竹两用林,今天一个上午下来,已挖了50多斤。这10多亩的笋竹两用林一年包括冬笋、春笋和鞭笋在内有5万多元收入呢。”相樟富高兴地说。
和相樟富一样,曾当过近三十年村党支部书记的相夏棋也有10多亩的毛竹山,这段时间也迎来冬笋开挖的一个小高峰。一手拿锄头,一手拿竹篮,穿梭在竹林间,一会儿的工夫,他的竹篮里就堆起了满满的诱人冬笋,个个两头尖、中间大,呈“腰子”型,着实惹人喜欢。“为了保证冬笋的新鲜,我们都是当天挖好当天卖掉。”相夏棋喜滋滋地说,半个月下来,家里已经挖了100多斤的冬笋。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让相樟富、相夏棋等笋农们更加值得欣喜的是:今年的冬笋产量、价格出现双增收的喜人现象。产量提高的同时,价格也在“水涨船高”。据介绍,今年冬笋每斤价格在15—16元,比往年稍高了些,去年平均价格每斤12元,最高单价达到18元。今年到后期估计价格要高一些,除了零售价以外,从包装上来看,5斤礼品盒装每盒价格目前是80—90元,估计过几天要超百元。
“高雾头竹笋口感好,营养价值丰富,声名远播。我们村从来没为笋的销路发愁过,倒是经常要为供不应求这个问题大伤脑筋。”相夏棋告诉记者。该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就开始搞竹笋两用基地,并在2005年注册成立了嵊州市高雾头竹笋专业合作社,次年就有了自己的“高雾头”商标,目前全村的冬笋都统一由合作社进行收购销售。去年10月份,该村又开始搞起了600亩的毛竹精品园,目前道路已全部打通,而且还建起了水池,装上了喷节灌设施,这里的冬笋亩产在300斤左右。
相夏棋还将记者带到一片已经盖上“棉被”的竹林。往竹林里走,脚底软绵绵的。相夏棋说,竹林覆盖后,地面温度提高,适合冬笋生长。说着,他给记者现场上起了“雷笋高产覆盖技术”改良法培育课:先覆盖一层猪粪、羊粪或兔粪,然后再铺上35公分的稻草杆,最后撒上35公分的砻糠。这样到春节前,毛竹春笋就破土而出,相比冬笋,毛竹春笋有颜色嫩黄、壳少、肉多、味美等特点。
“因为雨水充沛,温度适宜,再加上有机肥的施用、培育水平的提高和冬笋大年,今年冬笋产量自然提高不少。”高湖头村村支书丁善庆告诉记者,全村2000多亩竹林中,冬笋总产量预计有30多万斤,比去年增加3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