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抓实干 开拓前行
2011年,交通系统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年度工作目标,积极开展“比学赶超 创先争优”主题活动,转型务实抓建设,破解难题为民生,攻克了融资难、政策处理难等重大问题,工程建设多点开花,行业建设有新亮点,安全生产平稳向好,队伍建设有新成绩。
成就篇:
开拓筹融资平台抓建设
发展大交通,资金保障是前提。而嵊州交通建设最缺的就是资金。为此,交通人负重奋进,开展了全方位的攻坚活动。
去年,利用交通现有资源解决资金9300万元,利用债券、采用信托贷款又筹集了部分资金,通过政府融资平台整转和部分土地划转为商业用地进行融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嵊州交通发展有限公司整改为一般公司作为新的融资平台。经过努力,交通建设资金终于得到缓解。
资金有了保障,各项民生工程也顺利推进。全长6.73公里的104国道嵊州第七合同段顺利开工。因地质原因连续发生五次塌方的1-6标段招士湾隧道也最终完工通车。1-6标段包括曹家洋大桥在内的1.4公里路基路面建设扫尾工作全面完工。
另外,县道罗小线改建工程全面做好开工准备,甬金高速嵊州互通及接线工程、37省道嵊义线黄泥桥至甘霖段改建工程等前期项目按期推进……
创新农村公路管养模式
目前,我市公路里程已达2096公里,其中农村公路(县、乡、村道)有1890公里。农村公路通行政村的通达率和硬化率均达到100%。
公路建设好,管理要跟上。2008年底我市出台了《嵊州市农村公路和民间桥梁管理养护办法》。2009年按照“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原则,进行了养护体制的改革。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的路政管理工作,去年全面推行了“一站多组”农村公路管养新模式,即在各乡镇(街道)大片区设置管养小组,实行网格化管理,使“乡道乡管,村道村管”一竿子到底,真正做到“有路必养,建养必重”,确保长效。
至此,一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乡镇尽职、村村配合”的农村公路三级管理机构和网络在我市全面建成,而“一站多组”大片分组管养模式,使管养机制进一步完善,乡村公路确确实实做到了“有人管、有钱管、有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