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党和国家领导职务终身制的逐步废除
党和国家领导职务终身制的逐步废除,大体可分成三步:
第一步,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是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的思想准备阶段。“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伴随着拨乱反正和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展开,建国以来因历次运动遭受迫害的干部纷纷走上各级领导岗位。由于从反右运动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持续了20年,原来的年轻人早已进入中年,中年人也变成了老年人。面对着改革开放和四个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繁重使命,一方面,干部队伍严重老化,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因实行领导职务终身制,论资排辈,年轻干部又上不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敏锐地认识到,顺利完成新老干部交替,是从组织上保证改革开放政策的连续性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措施,新老交替的关键是要解决老同志占着位子的问题,而相当多的老干部又不愿交班。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期间,邓小平多次讲到要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建立退休制度,选拔接班人问题,在思想上认识到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1979年11月,邓小平指出:“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认真选好接班人,这是一个战略问题,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长远利益的大问题。”①同时指出:“老同志现在的责任很多,第一位的责任是什么?就是认真选好接班人。” ②要解决接班人问题“不能只靠顾问制度,重要的是要建立退休制度。” ③他认为,不建立退休制度,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状况,以及青年人上不来的问题都无法解决。“有了退休制度,对各个部门、各级职务的干部的退休年龄有了明白规定,可以使人人都知道自己到哪一年该退休”、“实行退休制度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朝气蓬勃的大问题”④。邓小平认为,领导职务终身制的形成,“同我们党一直没有妥善的退休解职办法也有关系”⑤。他认为,只有建立了退休制度才能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建立退休制度和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目的都是为了有利于领导层更新,有利于年轻人上来。因此,1980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有步骤地和稳妥地实行干部离休、退休的制度,废除实际上存在的干部领导职务的终身制。”⑥
①《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22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2版。
②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27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2版。
③《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26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2版。
④《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26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2版。
⑤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31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2版。
⑥《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60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2版。
第二步,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三大,是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实施阶段。党的十二大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可以说标志着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进入了实施阶
段。1982年7月,邓小平在谈到为什么要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时说:“鉴于我们党的状况,我们干部老化,但老同志是骨干,不能处理太急,太急了也行不通。还有,我们多年来对中青年干部的提拔就是少,就是没有注意这方面的工作嘛。而且还得承认,确实是障碍重重,这个障碍有些是有意识的,有些是无意识的,两种情况都有。所以,我们需要有一个顾问委员会来过渡。”①邓小平设立顾问委员会的目的是使干部领导职务从终身制走向退休制,为退休制度的建立和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创造条件,使中央委员年轻化同时让一些老同志在退出第一线后继续发挥一定的作用,这切合我党的实际,是建立退休制度和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稳妥的办法。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邓小平提出设想,经过十年,最多不超过十五年,取消中央顾问委员会,完成过渡任务。1982年,除了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外,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规定党的领导职务不是终身制的规定和中共中央关于老干部建立退休制度的决定以及新宪法对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规定,都对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起了重要作用。
其实,就邓小平本人而言,早在1979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党、政、军机关副部长以上干部会上就表示了自己退休的心愿:“我自己就有这个想法,如果党允许我今天退休,我马上就退休。这是真话,不是假话。”②1980年8月,邓小平在会见意大利记者法拉奇时,说到了准备1985年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退休的打算。1985年9月,根据党的十二大的决定,召开党的全国代表会议,这是建国后召开的唯一一次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中央委员会新老交替问题。会议宣读了十二届四中全会《关于同意一部分老同志不再担任中央三个委员会成员的请求提请全国代表会议审议的报告》,会议同意叶剑英等64位老同志不再担任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或候补委员,37位老同志不再担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30位老同志不再担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一批老同志以实际行动,带头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推进干部制度的改革,这件事在党的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③会议增选了相对年轻的中央委员会委员56人,候补委员35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56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31人,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央领导机构的新老交替问题。但由于党和人民事业的需要,邓小平继续担任领导职务,没能实现1985年退休的愿望。因此,在1986年9月邓小平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六十分钟”节目记者华莱士采访时,当华莱士问到他打算1985年退休而没有退时,邓小平坦率地告诉华莱士:“我正在说服人们,我明年在党的十三大时就退下来。但到今天为止,遇到的是一片反对声。”④又一次表达了自己退休的愿望。1987年党的十三大召开前,邓小平、陈云、李先念等人共同约定“一齐退下来,而且是一退到底。即退出中央委员会,不再担任任何职务。彭真、邓颖超、徐向前、聂荣臻也要求‘全退’”。后来,经过中央政治局反复讨论,并征求多方意见,决定邓小平、陈云、李先念3人“半退”,即退出党的中央委员会,但仍担任一定职务——邓小平担任中央军委主席,陈云担任中顾委主任,李先念担任全国政协主席;彭真、邓颖超、徐向前、
①《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413-414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2版。
②《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27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2版。
③《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45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
④《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75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
聂荣臻“全退”,即退出党的中央委员会,不再担任任何职务。在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在三老“半退”、四老“全退”的带动下,中央和各省、市、自治区又有一批老干部退出第一线的领导岗位,增选为中顾委委员和各省、市、自治区的顾问委员会委员,一批年轻干部走上了一线领导岗位。
第三步,从党的十三大后到党的十四大,最后完成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历史性任务。党的十三大后,邓小平虽然“半退”了,退出了领导核心,但重大问题仍旧由他把关。也正是他的作用,才闯过1989年的政治风波。在六四政治风波前后,邓小平不管在1989年5月31日同两位中央领导同志的谈话中,还是6月16日在同几位中央领导同志的谈话中,都坚决表示在新的领导班子一经建立威信,就退出最后的领导岗位。“我在跟李鹏、姚依林同志谈话时说过,新的领导一经建立有秩序的工作以后,我就不再过问、不再干预大家的事情。我说过,这是我的政治交代。”①9月,邓小平又在同几位中央领导同志的谈话中强调了他退休和建立退休制度的重要性,指出他最后的作用可能是带头建立退休制度,并明确党的十四大不再设中央顾问委员会,建立退休制度。同月4日,邓小平在《致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信》中,正式向中央请求辞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11月,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同意邓小平辞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至此,邓小平实现了退休的夙愿。
鉴于党的干部离休、退休制度已全面建立并正在顺利执行,实现新老干部的合作与交替已取得预期的进展;鉴于中顾委已历时两届,委员们的年事都很高了,已基本上完成了作为一种过渡性组织的任务,按照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设想,1992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同意不再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的建议,并向中央顾问委员会和老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中央顾问委员会的撤销,标志着领导职务终身制的最后废除。这样,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完成了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的历史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