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文化艺术得到复苏和发扬
家人同台播洒“文明新风”
在剡湖街道漩泽墅村,每到晚上的排练时间,裘叶勇和王哲英夫妻俩总会带着两岁的儿子,准时来到排练现场。原来丈夫裘叶勇要代表村里参加快板《父子河长》的表演,而妻子王哲英也要参加村里排舞节目的比赛。一边是放心不下的儿子,一边是难能可贵的演出机会,夫妻俩当即决定,带上儿子去彩排。当王哲英要排练的时候,丈夫则在一旁照看儿子,一边指点着妻子的动作,一边带领儿子也跳几下;而当丈夫彩排时,王哲英则带着儿子,一起给丈夫当评委。久而久之,小家伙偶尔跟着妈妈即兴扭动几下,偶尔跟着爸爸有模有样地敲打竹板。王哲英告诉记者,有丈夫和儿子在旁一直鼓励,她能更安心地参与演出,为了给儿子树立一个榜样,她在表演的时候也会更卖力。最终,王哲英参与的排舞《美丽草原》获得了舞蹈类铜奖。
在三江街道桥里村,同样有一对特殊的家人队员,她们是陈定娟与宋秀芝婆媳俩。都说如何处理婆媳关系几乎是中国千百年来最古老的话题,也是最难解答的难题,而40多岁的陈定娟与20多岁的宋秀芝关系好得就像母女俩。三江街道文化站站长张少坡告诉记者,桥里村本身就有一支舞蹈队,陈定娟便是其中一员,当去年10月村里开始挑选人员代表村里参加全市演出时,婆婆便拉着自己的媳妇宋秀芝一起参加了选拔赛。她们本想两个人参加,参与的几率总大一些,谁知两人都给选上了。一首桥里村的村歌《桥里,你在我心里》,虽然只是伴舞,婆媳俩却排练得格外认真,“我们甚至连在家里的饭桌上都在讨论怎么样把动作做得规范。”陈定娟说,无论在彩排现场,还是在家练习,两人都会互相指点,争取把每个舞蹈动作都做到最好。
在此次第五届农民“种文化”大展演暨首届农村文化礼堂才艺比赛中,用家人的力量互相支撑、互相鼓励的比比皆是,除了夫妻演员、婆媳同台,更有姐妹演员、父子演员、母女演员等等,这样的演出机会,让大家的文娱生活一下子丰富了起来,文艺活跃分子也多了起来,家人之间也更加亲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