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嫂“秀”出曼妙舞姿
学生、村民演绎青春正能量
在2014年12月的优秀节目大展演活动中,长乐镇开元四村的单人架子鼓《打虎上山》和鹿山街道两湾新村的诗朗诵《花木兰》,这两个均由学生演出,在一群年轻人甚至老年人的表演队伍中,格外显眼。虽然这些学生稍显稚嫩,但是表演上的工夫却比很多成年人都要成熟。
今年只有14岁的周凡皓,独自一人代表长乐开元四村参加市第五届农民“种文化”大展演暨首届农村文化礼堂才艺比赛,并且获得了金奖。周凡皓的父亲周卫东告诉记者,虽然凡皓只有14岁,却有着丰富的表演和比赛经验。“从幼儿园就开始每天握着打鼓棒了。”周卫东说,刚开始只是为了给孩子找个可以敲敲打打的玩具,谁知道后来渐渐喜欢上了,天天都很自觉地握着鼓棒在那敲敲打打,周卫东夫妻俩便给孩子专门找了一个架子鼓老师,教孩子节奏、乐谱等等。“从来没想过敲架子鼓也能敲出一条路来。”周卫东说,因为架子鼓敲得好,读小学的时候,周凡皓便被剡山小学特招录取。因为兴趣使然,上小学后,周凡皓还是没放下架子鼓,只要一有时间,便会打各种各样的曲目。这不知不觉一敲便敲了8年,等级证书考了不少,比赛也参加了不少,家里都塞满了琳琅满目的奖状奖杯。而代表全村参加表演,对周凡皓来说却是第一次。这一次,他并不是代表自己,而是为全村的荣誉而战。“自从知道要比赛后,他每天回家做完作业后都在练习一首曲子,便是《打虎上山》。”周卫东说,《打虎上山》敲打的时候比较有气势,很适合参加大型的表演,但却比较难敲,为了能将比赛曲目演奏得更加完美,周凡皓拿出了前所未有的认真劲儿,最终获得了器乐类金奖。
而代表鹿山街道两湾新村参赛的8名学生,均是来自浦桥小学的小学生,校长朱老师告诉记者,这些学生最小的才11岁,最大的也只有14岁,都是第一次代表街道参加全市性的比赛。朱校长说,根据市里文件的要求,参加比赛的必须是鹿山街道两湾新村的村民,他们便选出了8名学生参加比赛。以舞蹈加朗诵的方式,小演员们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诵,加上舞蹈动作,用校园短剧的形式重新演绎了《花木兰》,再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朱校长告诉记者,虽然这些学生平时都在参与社团活动,也有一定的表演经验,但《花木兰》是学校接到通知后,才开始排练的新剧,而且还要代表街道参加全市性的比赛,无论是学生还是指导老师,都存在着一定的压力。为了将《花木兰》表演好,每天放学后,8位学生都会和指导老师商老师聚在一起,一边排练一边商讨舞蹈的动作。
青春无限的学生与乡村的农民联袂完成的精彩演出,让整场晚会都洋溢着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