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园“金话筒”主持人大赛的场景
为领导力培养保驾护航
“希望学生能顺着个人的兴趣特长,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这是三界中学校长丁永明培养学生的目标和构想。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注重对学生个人综合能力的开发与培养,让这批就读于农村普高的孩子,也能跟市区的学生一样,具备演说、组织、创造、前瞻、决断等能力,变得越来越开朗、自信,这是学校开展农村普高学生领导力培养工程的初衷。
为此,学校积极拓展多方面平台:学生以往不自信,就鼓励他们站到台前表达自己;学生以往参加活动的机会少,就积极策划各类活动为学生提供舞台;学生过去的视野欠开阔,就通过社团和选修课把世界铺陈在他们眼前;学生对领导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就将有关领导力内涵的标语张贴在教学楼的墙上。
领导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听说读写各方面都要有意识地加以培养。除校团委举办的各类活动外,学校各班级还会根据班级特色组织各类活动。“我们班有时会组织辩论赛,除了前排发言的8名辩手,其他坐在后面的同学都是智囊团,随时会把自己的论据通过小纸条递给辩手们。”任晨晨说。
同时,学校还将领导力培养与新课改结合起来,在选修课的开设及校本教材的编定环节融入领导力培养的核心内容。“近年来,学校一直推行和谐教育,也开发出了‘和谐课程群’,包括修养身心类课程、多元智能类课程、礼仪规范类课程、社会交往类课程、人文自然类课程和技能拓展类课程,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与发展,帮助其得到全面而有个性化的发展。”丁永明表示,通过课程载体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社团等各类活动,巩固强化学生的领导力,是希望领导力培养能突破优秀学生的范畴,让领导力培养工程惠及每一位学生。
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领导力是立足未来竞争的重要砝码,它不应被标签化,也不是部分学生的专利,所以三界中学对后进学生的领导力培养也同样重视。
从综合素养方面看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特长,不把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这是学校近年来逐渐改变的育人理念。
从体育类的活动如五子棋、象棋、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比赛,到文娱类活动如主持人比赛、十佳歌手比赛、舞蹈比赛、书画比赛,再转到创意类的活动,如变废为宝环保创意折纸大赛、水果拼盘比赛,更有文学类的活动新闻稿、征文比赛等,诸如此类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保证了每一位学生都能拥有展现自身的机会。
目前,学校正在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学生领导力培养的多元化途径,力图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让学生成为具有一定领导力的、能够适应社会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