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佩尔神采奕奕地讲述当年情景。(马玉龙摄)
1941年,中国军队第30师89团抗日战士击毙日本兵一事,在三界广为流传,并激起了嵊县人民的抗日斗志……
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三界镇白沙村九旬老人吴佩尔向我们讲述了1941年11月他亲眼见到在白沙村沙滩上,两位勇敢的中国战士杀鬼子、烧敌机的惊险一幕。
“好一场厮杀,好一个痛快!”回忆往事,吴佩尔至今难掩激动,句句铿锵地诉说着当时的情景,眼神中透着光亮。
三界镇,位于我市北面,西与柯桥区毗邻,北与上虞区接壤。1939年日军铁蹄踏进三界,打破了小镇人原本宁静的生活。“烧、杀、奸淫无恶不作,听父辈讲,仅1939年到1945年间,三界镇遭受日军洗劫十多次,南街村、北街村大部分建筑被烧掉,百姓从心底憎恶日本人,却手无缚鸡之力没法对抗。”今年70岁的村民吴祖德说。这期间,中国军队第30师89团驻扎于此,1941年该团情报兵击毙日本兵一事让小镇沸腾了好久,也为小镇人抗日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那年11月的一天,微凉的秋风吹开曹娥江清晨的雾气,17岁的吴佩尔像往常一样,和伙计们揭开米店门板,开始一天的营生。上午9点,“轰隆”一声巨响,一架军绿色的“铁壳子”跌落在白沙村江边的沙滩里,靠着惯性迅速冲进芦苇丛中。“我家在镇上开着恒源米店,出门即可看到江对面的白沙村。”听到响声,吴佩尔出门张望,白沙村的老百姓也跑出来一探究竟。
“快看,是一架飞机翻进了芦苇丛。”人群中有人喊着。透过茂密的芦苇,机翼露出星星点点,村民们一步步向前挪,试探着靠近,拨开丛丛芦苇,只见一架日本飞机底朝天坠落在芦苇丛中。“里面有人在动!”几位大胆的村民走上前,撬开舱门,挖出被困的日本飞行员。
此时,中国军队第30师89团情报兵谈福祥闻声赶到,日本兵见状立即拔出腰间刺刀刺向谈福祥。说时迟那时快,谈福祥身体一闪,日本兵一个趔趄重重趴在地上。惶恐、害怕让日本兵如疯狗一般挥刀乱砍。为避免伤及村民,谈福祥与之展开肉搏。身材高大、体型结实的谈福祥是山东人,几个回合下来便夺了日本兵手中的刺刀。
此时,89团情报组组长尹怀玉也赶到现场,在战友夺下日本兵刺刀的一刹那,他瞄准了目标。一声枪响,日本兵额头正中炸开一个血窟窿,应声倒地,冒出汩汩鲜血。在空寂的沙滩上,那一声枪响,震慑了无数人的灵魂。
日本兵死了,村民们纷纷凑上飞机前,只见舱内装着如啤酒瓶大小的炸弹及无线电发报机等通讯设备,在场的情报组人员推测,这架飞机很可能是附近日军的侦察机。
为了不让日军找到蛛丝马迹,89团情报组决定毁掉飞机。一阵敲敲砸砸后,情报组人员在机头泼上汽油,“嚓……”一声,火光冲天,机身迅速燃起熊熊火焰,照亮了曹娥江,也映红了半片天……
烈火整整燃烧了一下午,十多米长的机翼只剩下残骸断片。临近傍晚,十里八村的村民一拨拨乘船来此观望,有拍手称快的,有口中叫好的。吴佩尔扛起一段机翼残片细细端详,也将参与此次杀鬼子、烧飞机的两位英雄的名字刻进心里。
之后几天里,陆续有一个班的日本兵来此悄悄将飞机残骸带回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