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1938年1月,日军侵占了泗水县城,泗水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1945年2月,山东军区为“克复山东第十个县城”,发起泗水城战役并取得胜利,收复了11个日伪据点,光复了37个村庄、560平方公里国土,南临泗村列在其中。姚全岱经乡亲们推荐,人民政府招聘,担任了本村的小学教师。8月,泗水全境解放后,姚全岱家分到7亩土地、一块宅基地以及牲畜和农具,政治上、经济上都翻了身。他开始不断接触党的干部,看党的报刊,接受党的教育,迅速茁壮地成长起来。他竭尽全力向孩子们传授文化知识、灌输革命思想。同时,他还积极协助乡村政权,宣传、组织、发动群众,开展各项革命活动。他不仅教妻子识字打算盘,还动员妻子组织村里的妇女一起学文化,帮助妻子带头成立了儿童团、妇救会。在他的引导下,他的母亲也行动起来了,就连他的婶娘也担任了村妇女会长。他白天上课,晚上参加党的活动,并负责附近几个村庄的工作。1946年,姚全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到城关区任财政管理员,继任区粮库主任,他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从没出过差错。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以30万兵力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泗水党政军民为保卫抗战胜利果实,全力以赴投入了抗击国民党军队进攻的斗争。1947年3月24日,国民党侵占泗水县城。姚全岱随军撤至渤海,后又被秘密派遣回到泗水,隐蔽在南山地区,坚持游击斗争。1948年6月1日,人民解放军山东兵团第七纵队第六十三团收复了泗水县城。接着,人民解放军又包围了曲阜、兖州城内的敌军,泗水成了距前线最近的后方。
1948年秋,为支援前线,泗水县委、县政府成立支前委员会(后改称指挥部),并在境内迅速建立兵站。姚全岱响应号召,投身到更为艰苦的“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要物有物”的战勤工作,他调任玉沟兵站站长。玉沟兵站是为了避开敌机轰炸而新设的,是临滋公路(即327国道)沿线最大的兵站。开始建站,一无所有,姚全岱和战友们通过宣传和发动群众,便建起了18间仓房,并置办了所需用具。支前指挥部计划各兵站从所属村庄筹集小米和面粉200万斤,马草、马料20多万斤。姚全岱和战友们即刻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筹集军粮,组织群众碾米、磨面、做军鞋,为淮海战役作准备。
兵站的工作环境非常恶劣,敌我拉锯战反反复复,加上国民党、还乡团的洗劫,群众储藏的粮食少之又少,况且泗水境内还有一些国民党军队的残渣、余孽200余人,配有“汤姆式”长枪和手枪,昼伏夜出、三三两两活动在北至风仙山的苗、宋、滕、徐家庄一带,南至磕篓铺,东至泉林的南陈、大厂、杨家庄山区,搞反宣传、煽动群众、威胁当地干部不许为共产党筹集军粮,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姚全岱和战友们白天带着枪支弹药和干粮,步行到各村催粮,召集妇救会、姊妹团,布置碾米、磨面、做军鞋的任务。夜晚回到兵站,无论多迟他也要点上小油灯把一天完成的任务记在账簿上,还亲自带领民兵站岗护仓。11月淮海战役已经打响,上级支前委员会要求泗水县组织2500名支前民工和大量的小车、挑子、担架,并在20天内完成任务。这时,第一批小米、面粉已经开始陆续运出,对口支援正在围歼杜聿明兵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华野三纵,上级要求必须在10天内将这些小米、白面运往徐州东“碾庄”,各兵站站长必须亲赴前线。姚全岱首当其冲,事事跑在前头,从不叫苦,天冷又逢雨雪,日夜兼程,赶到哪里住到哪里,身上生了疥疮,手脚都长满了冻疮,战友们劝他休息几天去治病,他还是坚持在岗位上,直到任务完成。
自从调入兵站后,姚全岱从没睡过整夜觉。淮海战役期间,他带领战友们共征调粮食270多万斤、马草45万余斤,在非常恶劣的环境里,组织民工运输粮秣,并圆满完成了任务。为此,他荣获了一等功。
淮海战役结束正逢春节,姚全岱工作的地点离他家只有两华里路,但他依然坚守在岗位上,他已经3年没回家过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