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二孩的政策一出台,便不出意料地在社会上泛起了涟漪,引起了广泛的热议。
我的一位同事,小孩读幼儿园了,允许二孩的政策不再让她对怀二胎有顾虑了,而且理念也和以前不同。以前是生了女儿想方设法想生儿子,如今是虽生了女儿,如果生个儿子,儿女双全,最好不过;即使再生个女儿,也是美事,特别是将来家里有了事情可以有人商量,同时也可以减轻赡养父母的压力。
想当年,自己的母辈们,生七郎八虎九妹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有的人甚至明天要生了,今天还在田里劳作,生产起来还很顺利。而且,当年的孩子似乎特别顽强,因避孕意识不强等原因,新的生命总是不期而至,可是做了父母又不想要孩子的,就用水溺死甚至用草木灰闷死。有不少居然活了下来,结果落下与肺部、气管有关的疾病。这在今天的年轻父母来说是匪夷所思。而如今,政策允许了,同事做好了一切准备,但看她一副大熊猫的样子自居,真担心她的身体是否承受得住二孩的降临。
还不仅如此。周围不少人,有了生二孩的念头,去征求孩子的意见,很多都是坚决反对,觉得不解:有个伴不是很好的吗?孩子的回答很现实:多个弟弟妹妹,不是少了一份对自己的爱吗?媒体也常报道,有的孩子为了抵抗父母生二孩,以离家出走、自杀相威胁。谈论起来,孩子的顾虑成了父母的顾忌。其实,我们中国儒家思想是正统思想,其核心是“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其中的“悌”就是指敬爱兄长,顺从兄长。就是说“孝悌”这些是并列存在,而且非常重视的。孩子的抗议就是因为缺少了“悌”。
当然,还有更多的年轻父母,说一个已经够烦,二胎与我无关;也有的说现在孩子压力太大;还有些稍上了年纪的,说自己年长了几岁,错过生育机会,其实也只是叶公好龙。
突然想到自己,早已过了不惑之年,根本没有这个念头。其实在过去,这样的年龄再生个孩子“那都不是事儿”。然用当年的标准来衡量今天的生育,似乎有点刻舟求剑的味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