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来了。
这是一个令人憧憬的话题。“二孩政策”的落地,给多少家庭带来了“2+2”的希望。在情感上,父母们更充满对儿女们新的寄托。今年下半年,办公室来了一位新同事,大学刚毕业,还没有谈婚论嫁。当大家议论起“二孩政策来了”的话题时,她告诉大家,母亲对她有要求:等到她结婚成家时,必须生两个孩子,一个孩子随她家的姓,另一个孩子随她老公家的姓,而且自己身子健朗,愿意替女儿带孩子!我们戏谑地问她,假如你生下的是一男一女,怎个姓法?她说自己倒无所谓姓谁的,但是母亲喜欢未来的男宝宝随她家的姓。因为妈妈挺喜欢男孩子。我们对她说,赶紧恋爱吧,早点儿成全你妈妈的寄托。她腼腆地说:“还早哩!没考虑过。哎,到时候不一定敢生两个孩子呢!谁养得起啊?”
唉,别了,“独生子女”!对国家来说,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对家庭来说,做父母的别有一番滋味:孩子少时在家缺玩伴;如今长大了,需要相互扶持,兄弟姊妹也难找。特别是碰到过年:亲家两户,孩子们热了翁亲家,冷了婆亲家;热了婆亲家,冷了翁亲家。这其中,一对老人耳闻窗外热烈的鞭炮,面对无亲冷落的客堂,顿感孤单寂寞、黯然神伤……人是感情动物,天底下有哪位父母不憧憬家里多个人丁,多份亲情呀!
这更是一个让人纠结的话题。“二孩政策”在带给人们美好憧憬的同时,更多的将是对家庭现实的考量。我有一个亲戚,他们跟我儿子一样都在杭城工作,年轻夫妻已育有一个女儿。为了不重蹈父辈“独生子女”的覆辙,理想建立一个“好”家庭,夫妻俩你牵一个我牵一个,其乐融融。于今年又生了一个孩子,但因计划不周密,一大堆问题出来了。原来家里的事务都由岳母料理,买菜烧饭、接送孩子够忙乎的了。现在家里多了一个新生命,带孩子的人手不够了,家里忙得一团糟。于是请了一个保姆,一个月工资就六千元,还有奶粉、尿不湿等各种开支成倍增加。颐养天年的父亲又去打拼经济,缓解二孩带来的家里经济压力。白天,夫妻俩要上班,有时还要出差;晚上,几次起床要为孩子喂奶、换尿不湿,睡眠难以保证。一旦老人生病住院,家里的节奏更乱了。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听了你的一番话,生个二孩还真是‘嗅嗅香,咬咬辣’呀!看来,我儿子他们要想再生个小宝宝是吃不消的。”我不无遗憾地说。不过,他说,会对我儿子提出建议:一是生二孩必须谨慎,既要考虑经济,又要考虑人手和能力。一旦拉开二孩生活的序幕,面临的是体力、精力和经济上的巨大考验。尤其是在杭州生活。二是养儿育女是自己的事,父母辛苦一辈子,没义务晚年给你带孩子。想清楚后再搞定生两个孩子。三是夫妻双方在养孩子上付出是基本平衡的。因为养孩子是非常辛苦的活,并不比上班轻松。不要说我挣钱辛苦,你在家带孩子轻松。不然,夫妻关系早晚要失衡。
“独生”时想生难,“二孩”时养亦难。时代怎么了?真是——想生时难养亦难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