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新有机农业园鸟瞰 (马玉龙摄)
五年·记事
2012年,我市被列入中央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
2013年,成功注册“嵊州香榧”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014年12月12日,我市成功创建浙江省森林城市
2015年,农业局和林业局合署办公
2015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越乡龙井品牌价值达21.5亿元
2015年,我市被列入中央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县
2015年12月,我市“十二五”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通过省级验收。
“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嵊州,“十二五”期间粮食总量连年稳产,今年更是书写出“一亩山万元钱”的绿色辉煌。突破藩篱靠什么?抓基地建设,搞复合经营,兴民生水利。每一次“亮剑”都精彩纷呈,嵊州大农业正酝酿着新的跨越。
现代农业锁定基地发展
“推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必须要加快实现由单纯农产品生产向注重农业多功能、一二三产综合发展的方向转变,如此,才能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关头,勇毅前行。”市农林局局长孙益林开门见山地说。
如何实现综合发展?我市现代农业锁定基地建设。
每天一大早,位于三界镇的现代新有机农业园内,十几名工作人员便忙着打包蔬菜发往上海,而大棚外,则是从周边地区赶来参观的游客。作为远近闻名的现代农业发展样本,农业园实现了观光、生产一体化。无独有偶,在甘霖镇施家岙村,绿城现代农业园颠覆了人们对传统种植业的印象,无土栽培、智能管控,这里是集农业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农业综合示范基地;农业成功逆袭“高大上”,农民卸下裤腿两管泥,变身职业农民。这些变化,正是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缩影。窥一斑而见全豹,全市智能化精致农业的模样已然越来越“有型”。
基地的建设,不单只有这两处。到2015年10月,我市已有3个现代农业综合区、12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和21个特色农业精品园列入省级创建计划,2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列入绍兴市级创建计划,其中,2个现代农业综合区、2个粮食生产功能区、7个主导产业示范区、16个特色农业精品园已通过省级验收。现代农业升级版的“嵊州新境界”已崭露头角。
生态林业探索复合经营
发展生态林业,各地都在发力,嵊州怎么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嵊州有180.4万亩林业用地,做足绿色文章,便可兴林富民。”市农林局副局长李六三告诉记者,提高生态林业的经济效益要靠创新。于是,一场探索林下经济的战役在全省率先打响。
作为“中国香榧之乡”,我市拥有香榧种植面积12万亩。与周边县市开荒独林种植香榧的理念不同,我市香榧从一开始就坚持走茶榧套种复合经营的生态化种植模式,套种面积达9万亩,实现了生态经济效益双丰收。市香榧大师储开江介绍,生态种植模式既能改善香榧生长环境,又能减少地表径流,起到固土保墒的作用。事实也证明,2012年的强台风和2013年的干旱灾害,套种模式下的香榧和茶叶受灾程度明显轻于其他地方。今年,我市又实施500亩的香榧套种山稻测试。水稻上山,让“一亩山万元钱”成为可能。茶榧套种、榧稻套种、花木套种山稻,多种形式的复合经营成为全省生态林业的典范。
林下经济的文章何止这些,5年来,我市新发展花木6.2万亩、香榧1.9万亩、油茶2000亩、水果5250亩,推广毛竹砻糠覆盖200多亩,并在市内外开设嵊州香榧专卖店41家,在20多个省(市)开设越乡龙井实体专卖店167家、网上专卖店58家、直销窗口2000多家,茶叶产品远销日、德、美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期间全市林特产业产值累计实现200多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超10%。创新,为生态林业发展夯实基础,为林下经济铺路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