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越乡文化
文化探源——秦始皇剡坑(剡坑村)泄王气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文/金向银 2017年07月19日09:45:30 

  宋《剡录》载:剡山,北出一峰曰星子峰,其下曰剡坑,世传秦始皇东游,使人凿此山以泄王气。土坑深千余丈,号剡坑山。

  ●剡坑在星子峰南400米的剡坑村,现在还遗存一个高3-5米的环形岩壁,成马蹄形,径约15米,坑口向南。

  ●剡坑是嵊州市的文化遗存,宋朝前已经是士大夫们游览的胜景,尤以满山梅花著称。

  沈约《宋书》曰:秦始皇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东游以压之。

  东南指今长江以南的江苏、上海、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秦始皇时置会稽郡,下属二十六个县。治吴县(今苏州市),剡县为属县之一。天子气即王气、霸兆,意思是说,今后这个地方会出皇帝。古代以星象分野地域,东南是斗牛、婺女与北斗之分野,日出之地,黄旗紫盖,气象宏伟,故云有天子气。秦始皇身边的大臣、食客,像李斯那样,是一批“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的精英,由他们通过观察云象,指定泄王气的地点,制订具体方案,并策划实施。泄王气要调动成千上万劳工,或将山岗凿断,使河流改道;或破坏地势,污在地表,这样就可败其风水,断其龙脉,使这个地方永远出不了皇帝。所以,秦始皇东巡会稽,必须把有王气的地方压下去,使他这个始皇帝之后,能二世、三世、千世、万世地传下去。

  秦始皇嬴政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十月,秦始皇出咸阳东行,顺长江而下,至金陵过丹阳,临钱塘渡浙江,封会稽山祭大禹,一路上在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云阳(今江苏省丹阳市)、由拳(今浙江省嘉兴市)、剡县(今浙江省嵊州市)等四个地方泄过王气。这是他东巡会稽的一项主要任务,也是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位十一年中一个规模较大的系统工程。下面作点扼要介绍。

  金陵。《宋书》曰:初,秦始皇东巡,济江,望云气者云:五百年后,江东有天子气出于吴,而金陵之地有王者之气。于是始皇帝乃改金陵曰秣陵,凿北山以绝其势。秦始皇命凿断金陵北山的山脊,使水流过,改变原来的山脉走向和河道流向,这就是今天的南京秦淮河。隋顾野王《舆地志》、唐许嵩《建康实录》和孙楷《秦会要顶补》、张孰颐《六朝事迹类编》都有相关记载。

  云阳。《世说新语》引《太康地记》曰:曲阿本名云阳,秦始皇以有王气凿北坑山以败其势,截其直道,使其阿曲,故名曲阿也。故意将一条直直的河,使其变得弯弯曲曲,这与凿秦淮不同,是另一种泄王气的方法。

  由拳。《宋书》曰:至吴,又令囚徒十万,掘污其地,表以恶名,故改囚卷县,今加兴县也。《水经注》亦载其事,说泄王气的地点,在县城西南的就李乡檇李之地。檇李是夫差战胜勾践使其称臣,后勾践又战胜夫差而灭吴的关键性战场,是决定吴越争霸成败的地方。故秦始皇调动十万囚徒,将这个平原故战场挖得七高八低,沟沟洼洼,农田破坏殆尽,并倾倒人畜粪便、垃圾等脏物,污秽地表。这是在平原地区泄王气的方法。

  剡县。宋《剡录》载:剡山,北出一峰曰星子峰,其下曰剡坑,世传秦始皇东游,使人凿此山以泄王气。土坑深千余丈,号剡坑山。秦朝时,以汉历十月为初月,秦始皇是正月甲戍到大越的。大越县(今绍兴市越城、柯桥两区)时为会稽郡属县之一。秦始皇登会稽山,命李斯立碑,改大越为山阴县,强徙土著山越人于余杭、浙皖间,并使人在剡县的剡山凿坑泄王气。这次泄王气又采用了另一种方法,从地表掘一个很大的洞,以断其龙脉。因为这个洞在剡县,所以叫剡坑,山名剡山。剡坑在星子峰南400米的剡坑村,现在还遗存一个高3-5米的环形岩壁,成马蹄形,径约15米,坑口向南。水从岩壁下流,形成瀑布,瀑水冲蚀出一个深潭,潭水一直流入剡溪。今村民在马蹄形坑底上建了两幢新房,门牌号为“下剡坑68、70号”。坑东筑了公路,马蹄形岩壁东面一段略遭破坏。望云气者选择在这里泄王气,笔者以为如下问题值得探讨。

  一、孔子有一个说法。据东汉袁康《越绝书》记载,有一段子贡问孔夫子的对话:

  子贡问:吴亡而越兴,在天乎?在人乎?

  夫子曰:皆人也。夫差失道,越亦贤矣。湿易雨,饥易助。

  子贡问:何以知之?

  夫子曰:种见蠡时,相与谋道:“东南有霸兆,不如往仕。”相要东游,入越而止。贤者不妄言,以是知之焉。

  伍子胥、文种、范蠡都是楚国人。子胥留吴辅佐夫差。文种、范蠡知晓越国这个地方有“霸气”,所以到会稽来,在吴越争霸中辅佐勾践,战胜夫差,图霸东南。会稽山为扬州镇山,勾践又自称是大禹的后裔,故这里有王气是意料中事。剡在会稽山阳,为越之东鄙。白居易《沃州山禅院记》曰: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孔子认为,像文种、范蠡这样的先贤是知道那里有王气的,不会随便妄言。虽然孔子没有点明“霸兆”的具体地点,但秦始皇祭会稽山,使人在剡坑泄王气,已经把这个答案说明白了。

  二、大禹治水,毕功了溪。在秦置剡县以前,剡溪原名了溪。传说大禹到会稽,劈开峰岭相连的嶀山和嵊山,将剡中盆地的水排入大海,治水的任务从此就完成了,舜就将帝位禅让给他。故《史记》曰:禹封泰山,禅会稽。《汉书》曰:禹锡玄圭,告厥成功,后受禅于虞,为夏后氏。禹禅帝位后,建立了夏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国君。唐李绅《龙宫寺碑》曰:自大禹疏凿了溪,人方宅去。乃神龙之乡,为福之所。宋王十朋《了溪》诗曰:禹迹始壶口,禹功终了溪。余粮散幽谷,归去锡玄圭。为了纪念大禹治水告成,故这条溪名为了溪,溪的两岸有了山、禹山、禹溪村、禹庙、禹后庙、禹粮岭、禹余粮、蒸笼岩、甑山、成功峤等地名纪念大禹。了溪成就了大禹,使他受禅称帝。剡溪是一条歌颂大禹的河,故为望云气者所关注。

[1]  [2]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文章
文化探源——施家岙石作会馆:我市仅存的一座会馆
文化探源——嵊城庙宇古戏台趣闻
编辑:何东铭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