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区是个古县城,过去,县城区域虽不大,但庙宇却遍布当时的城乡各地,如城隍庙、关帝庙、孔庙、元帅庙、仙姑庙、太祖庙、西仓庙、财神庙、药王庙、水神庙、火神庙、胡公庙、它山庙、西嶽殿、东镇庙、太尉堂……可以想象,一个小小的县城,钟鼓声声,香火缭绕,是何等的热闹。
县城的庙宇大多建有戏台,故均有演戏的记载。当时,文化生活匮乏,看戏是难得的艺术享受,故来庙宇看戏的人很多,但由于条件的限制,人们只能站着看戏,留下了诸多遗憾。如:东前街“财神庙”的戏台前是一道城墙,观众大多站在城墙上看戏,人一多便容易跌落城下。地处鹿山路的“麻行太祖庙”曾开过当时规模较大的戏馆,1940年间,筱丹桂率越剧团在此演出十天,剧目为《马寡妇开店》《刁刘氏游四门》《十三妹》等。怎奈庙前有一条大壕沟,人一多便会挤入沟内遭到水淹。南大街解放门对面的“太尉堂”戏台前毫无遮拦,观众只有顶着太阳看戏,冬季尚可,夏季便难熬。地处东前街的“药王庙”白天黑夜均有演出,每当戏演至尾声时,管门的便放行,因此,许多无钱买票者,往往饿着肚皮等着来看戏的尾声,一时成了县城的热闹之地。在原大会堂脚下的“元帅庙”,戏台前的容地较小,每当好戏上演,戏台前便拥挤不堪。地处西门外的“西嶽殿”戏台较高,有的人喜欢坐在或站在台角看戏,一不小心便会倒落台下。“城隍庙”戏台道地宽大,冬天演戏到深夜,观众渐少,留着的人,双手护胸,冻得难熬。因此,县城人们戏称:“跌煞财神庙,淹煞太祖庙,晒煞太尉堂,挤煞元帅庙,饿煞药王庙,倒煞西嶽殿,冻煞城隍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