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骆玲萍,剡山小学美术教师,校“剡编竹艺”坊坊主。她讲解嵊州竹编,尽力推广非遗,在剡溪两岸播下了无数热爱竹编工艺的种子,并且“活化”传统竹编,让一件件竹编作品有了新创意新面孔。她的《剡编竹艺》课程,先后获浙江省美术优秀拓展课程、绍兴市基教类课题一等奖、浙江省地方课程评比一等奖等荣誉。
一
那绝对是一个清凉的夜晚,愉悦的夜晚。与灼灼热浪无关,与喧嚣嘈杂无关。
7月8日晚,绍兴市尚澜荟课堂,剡山小学“剡编竹艺”坊坊主骆玲萍正在作公益讲座,讲解国家级非遗——嵊州竹编的前世今生,从前未来,并现场和学员一起编织作品。
讲解嵊州竹编的起源、发展、辉煌、衰落以及重振,一路过来,2000多年的竹编历史,总是让骆玲萍心潮起伏,也让学员感慨不已。之前,他们只知道嵊州有中国竹编之乡之称,嵊州竹编是国家级非遗,但嵊州竹编曾经有过的辉煌,创造过的奇迹,留下过的美谈,他们是不甚清楚的。他们生活在竹编之乡,而竹编离他们却如此遥远。
骆玲萍的课就是唤起他们对传统手工艺的美好怀念,让他们对传统生情,继而敬畏传统,继承传统,并活化传统。
竹是直的,硬的,他们手中的篾丝是软的,弯的。要让细柔的篾丝完全听从手指的指令,那是要有水平的,非得花上三五年的功夫不可。不过,竹编有捷径——骆玲萍教他们最基础的十字编、六洞眼、圆孔编。她是美术教师,对美的接收能力消化能力比较强,对美的传授能力也比较强,那么高大上的竹编技艺,她教他们挑、压、编,一挑一压一编,手中的篾丝就经纬交织,有了竹编最初的模样。学员脸上也有了微微的笑容,那笑容是在说,我也能编竹编了。
还是往下编,继续挑、压、编。骆玲萍教他们编一个个小小的花器。渐渐地,他们不仅按骆玲萍教的往下编,编着编着,还有了自己的创意。比如把花器编成菱形状、绣球状、帆船状,给竹编打上小小的结,编一个小小的马尾松。真是一千个编织者手中就有一千个花器。
用心编织的东西都是有情感的。那一晚,学员们都兴奋得忘了时间。他们潜伏在心底的艺术细胞都活泛起来,跳跃起来,仿佛找到了一个缺口,让灵感喷薄而出。
不仅了解嵊州竹编的历史,还亲手制作竹编作品,这样的公益讲座,不是传播非遗推广非遗,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