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年代谈人防,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愕然,认为是官方和军方的事情,与老百姓关系不大。但实际上,人防虽然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大事,是经济民生发展稳定的可靠保障,与老百姓之间也都有着直接的关系,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如平时用作地下停车场的空间,战争时期可以变身“防空地下室”,保护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看似毫不相干的人防专业队伍,一旦灾害来临,却能发挥抢险抢修、抗灾救护的重要作用,成为老百姓身边应急救援的“突击队”。
可以说,人防无时无刻不在为人民群众撑起一把生命的“保护伞”,而人民群众也应该提高人防意识,加强人防知识学习,积极踊跃地参与到人防建设中。
人防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防空体系主要由要地防空、野战防空和人民防空组成。人防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防范空袭与灾害,消除空袭后果所采用的措施和行动。
人防的主要职能包括建立完善的空情预报、警报报知、指挥通信系统并及时通报空情;构筑人员、物资防护工程;储备生活、医疗、救护和防护器材;进行必要的城市人口疏散;进行人防知识教育;建立健全群众防空组织等。
人防的任务包括平时任务和战时任务两个方面。平时任务主要有建立健全人防组织指挥体系;组织防护工程和疏散体系建设;组织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建设;建立健全通信警报系统;组建和训练人防专业队伍;制定有关人防法规和规章制度;组织人防教育和训练;开展人防科研,培养人防专业人才;管理人防经费和国有资产;防范和减轻灾害事故危害。
战时任务可以用“鸣、走、藏、消”来概括。鸣,即鸣响防空警报,平时用于抗灾救灾和突发事件情况下的灾情预报和紧急报知,战时是各级人民政府实施人防指挥、组织人员疏散隐蔽的基本手段;走,即在战前和战时,有计划地组织人员和物资向疏散地域(基地)和应急避难所疏散,减少空袭造成的人员伤亡,保存重要生产能力,减轻战时城市负担;藏,即根据防空袭警报信号,就地就近利用人防工程、地下室、隧道等地下设施或山地、树林等地形地物躲避敌空袭;消,即是在敌空袭时和空袭后,组织人防专业队和城市居民迅速采取抢险和自救互救行动,消除敌空袭后果,以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转。
人防建设是保存战争潜力的重要手段
战争潜力虽然平时并不表现为直接的战斗力,战时却能根据需要迅速转化为实际战争能力。可以说,战争潜力是战争胜负的最终决定因素。而人防建设,正是保存战争潜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建设人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人防能有效保存国家经济潜力。城市的重要交通、通信、电力、水利、仓库等设施,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加强人防建设,严密组织防护,对于提高这些目标的生存能力无疑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次,人防能有效保存人力资源、稳定民心士气。人力资源是战争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战争能力的源泉,在历次战争中,受害极大,伤亡惨重。通过人防教育和训练,提高全民的防空意识和防护技能,注重修建规模合适的人员防护工程和人口疏散地域,力求战时快速救治,这在保存人力资源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再次,人防建设在城市建设中有多重作用。城市是人防建设的载体。加强人防建设,能够在满足战时需要的同时,增强抗震抗损毁的能力,减轻各种灾害事故的破坏程度,是建设安全型城市的需要。正因此,才有人评价:人防是对抗空袭的城市“盾牌”,是“不带枪的国防”。
战争时期,人防固然重要,和平年代,人防建设又有什么作用呢?人防的作用不仅仅在战时,平时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像人防的设施、设备,如工程、通信警报网络等,除保密部位外,都可以开发利用,为国家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群众的生产生活服务。
此外,人防专业队伍平时坚持岗位练兵,在发生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工业事故时,可以投入抢险抢修、抗灾救护,为减轻灾害损失发挥重要作用。而对一般市民而言,通过接受人防教育,掌握防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在特殊情况下的求生技能,在平时遇到突发灾害和事故时,就能有序地进行自救互救,保护自己,减少伤亡。
人防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方面,是全民性的防护工作和利国利民的公益事业,对于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因此,人防建设具有长期性、人民性和兼容性的特点,即人防各项建设要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准备,人防工作需要全民众的支持与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