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从19岁那年跟着师傅陈林军修复老家具起,商益民似乎就此与雕刻结下了不解之缘。
师傅的木雕手艺来自于经验和时间的积累。同样,他告诫弟子:每一件从你手中修复的老物件,都要经得起时间的审视。
彼时的商益民,似乎还不能完全理解这句话。在此之前,他对雕刻、修复等手艺,没有过丝毫接触,更谈不上基础。要说有的话,也只能是自小就喜欢的画画。
对绘画的兴趣,倒像是天生的。就算没有老师,没有专业的训练,他依然能用简陋的材料,将人物、动物、风景画得栩栩如生。
而这种绘画的天赋,也的确成为他日后从事各种雕刻艺术的基础。
在跟随师傅学艺一段时间后,他被师傅派到上海,为客户进行古玩、古旧家具的修复。没有过多的叮嘱,师傅对他的信任就藏在放手之间。
精雕细作
他也的确喜爱这门手艺。能用手的,绝不用机器。日复一日的坚持,是对技艺的不断磨砺。
修复考验的是技术,更是耐心。坐不得冷板凳的人,也就失去了这份资格。
遇上特别难的,他也会急躁,这时他就会放下手中的活儿,出去走走,回来又是不一样的状态。
古旧家具修复是把传统文化、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起来的,一项技术性、艺术性很强的工作,古旧家具的类别不同,修复方法也不同,因此要综合掌握多方面的知识,结合科学的措施灵活运用。
从事修复,让他对老家具榫卯结构的严谨、丰富和做工的考究有了清楚的认识。每一件“毛货”都有不同的“毛病”,而每一次修复都是一次学习。
那种成就感,常令他暗自欢喜。
在古家具修复过程中,圈内有着“修旧如旧”的说法。每件旧家具上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多种旧的痕迹,这些痕迹是伴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留下来的。修复前,先要熟悉所修家具的年代、背景,尽量保证使用原来的材料和传统工艺,按原来的大小去修复,达到恢复原汁原味的目的。
这种旧的意味令他陶醉。也常令他有一种穿越历史与文化的快感,介质就是自己的一双手。
遗憾的是,与师傅的缘分仅有十年。师傅去世后,商益民辗转到广西,因为靠近越南,红木、根材之类非常多,他将重心放在了根雕、木雕上,又学会了石雕、玉雕手艺。 “艺术都是相通的,无论是木雕还是石雕、玉雕……都是万变不离其宗的,重要的是在设计雕刻作品时是不是给予了作品灵魂。”
此后近十年的时间,他凭着手艺一边游历一边工作,足迹遍布全国各地,收获的是技艺的日渐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