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十朋简介: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生于温州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爱国名臣。有《梅溪集》等。 |
王十朋的吟剡诗题材丰富,写实为主,语言质朴,崇尚理趣,为贡献于剡溪最多的历代文化名人之一。
他的诗文具有很强的纪实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宋初期剡中地区的特色,具有较高的文学、地理学、史学、旅游学价值。
王十朋塑像
一
千古剡溪水,无穷名利舟。
闲乘雪中兴,唯有一王猷。
这是八百多年前,南宋状元名臣王十朋在嵊县(今嵊州)剡溪书院任师席时所作的一首吟剡诗(《剡溪杂咏·剡溪》)。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读来,依然是那样清新脱俗,比唐诗毫不逊色。
王十朋自认是王子猷的后人,对王子猷十分倾慕。此诗以晋朝王子猷雪夜泛舟访戴安道故事为题材,高度赞扬王子猷不求名利、潇洒自适的真性情;抒发自己到剡溪知友处潜心讲学的情怀且寄慨深远:江河上舟楫往来,都是为名利奔走,对比之下,王子猷确是高士了。由古人旧踪想到当今现实,由个人境遇思及世道人心,委婉道来,把王子猷雪夜乘兴访戴的典故内涵概括不漏,尽见用心之妙,呈现出淡泊清雅的韵致。
其实,王十朋的赶考之路漫长而艰辛,按现在的话来说,他就是一位励志哥。他自1145年34岁至1157年46岁,前后12年时间,除两年因父亡居家守礼外,10年间,春赴太学,秋回故里,长期过着耕读生活,直至绍兴二十七年(1157),才以“揽权”中兴为对,中进士第一。其间“十补太学,九赴临安”,风餐露宿,水陆兼行,虽说远涉辛苦艰难,却是景随时移,留下了一路的佳作。
王十朋每次从家乡外出几乎都经过剡溪,这条江水,因晋代王子猷的一次雪夜访友成为充满人文韵味的名胜。据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载:“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而对于自己多次赴试求取功名,与王子猷相比,王十朋常常自觉惭愧:“剡溪未起子猷寻,空对溪山恨满襟。”(《孙子尚过明庆以诗见招未及往次韵》)“路近剡溪春雪深,此行有愧子猷寻。”(《关岭遇雪》)
雪夜访戴
剡溪两岸风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山川自相映发。王十朋由衷发出“剡中佳山水,为东南州之眉目。” (《天香亭记》)的赞叹。其游览剡中名胜古迹所写下的诗篇,吐属不凡,局境开朗,不作悲凉凄苦之音,而具高情远意,读来赏心悦目。
剡溪是一条风光佳胜的自然之河,更是一条名人高士荟萃、诗文蔚为大观的文化之河。在王十朋赴补太学生涯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吟颂不断。绍兴十五年(1145)年冬,王十朋首赴临安补太学,途经剡溪,即慕名前往戴溪亭,追思先人王子猷,拜祭隐居会稽剡县终生不仕的戴逵,即赋《戴溪亭》诗:
高士逃名隐此溪,凭栏遐想独徘徊。
不知吾祖乘舟后,得得谁从雪里来。
王十朋自认是王子猷的后人,故称子猷为“吾祖”,除《戴溪亭》一诗外,他还在其他多首诗中提及这位“高人”和“故人”:
乘兴剡溪寻故人,久别相逢杂悲喜。
——《西征》
暂从剡水高人隐,行继澶渊盖世功。
——《高和叔生日》
来归从剡溪,山水颇涉猎。
——《白若遇水以小舟从石门渡势危甚因书数语示图南文卿时八月二日也》
剡水照人碧,剡山随眼青。
吾来非雪兴,惭上戴溪亭。
——《剡溪杂咏·戴溪亭》
王十朋咏剡诗中特色最为鲜明的一首是《游圆超院登挟溪亭次卢公天骥韵》。诗云:
路入剡山腰,风生玉川腋。
孤亭物外高,双溪眼中碧。
山僧作亭知几春,赏音端怕逢诗人。
自从妙语发丘壑,遂使绝境多蹄轮。
我来首访维摩诘,问讯双溪自何出。
发源应与婺溪同,赋物惭无沈郎笔。
凭阑欲洗名利尘,入眼翻惊客恨新。
山城重重水如带,可能挽住思乡人。
“路入剡山腰,风生玉川腋。孤亭物外高,双溪眼中碧。”诗是七古,却用四句五言开头,用简练的文字写出当地风物的特色。接着“发源应与婺溪同,赋物惭无沈郎笔”把卢天骥比作唐代诗人王维,又自惭不能像沈约那样用诗文为剡溪风物添彩,措词用语,能挥洒自如。
王十朋于1153年任剡溪师席时所作的《剡溪春色赋》,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一首赋体的长诗。此文描写了剡溪春天秀丽的景色,又融入了深厚的人文历史,叙写了鹿苑寺、五龙寺、逵溪、剡坞等胜迹及阮肇、王羲之、戴逵、谢安等名人与剡溪的有关故事。该文体裁为“赋”,却有诗的韵律,对剡溪春色的描写以画一般的境界,展示了一幅幅优美动人的剡溪春色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