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越乡文化
剡溪风物状元诗——简述南宋王十朋的吟剡诗及其特色
来源:嵊州新闻网-今日嵊州 作者:文/吴宏富 2019年03月12日11:13:28 

  王十朋诗学渊源是效法杜甫,对杜甫的人品和文学成就极为尊崇并有意仿效。如依照杜甫《北征》,曾作有《西征》长篇一首,详细叙述自己赴太学一路情况,堪称个人“诗史”。

  同时,王十朋广泛学习名家的长处,他的诗歌有的直接引用或化用前人的诗句。如《至剡溪寄梦龄昌龄》:“自从离雁荡,长是念鸰原。”化用了杜甫《赠韦左丞丈济》诗:“鸰原荒宿草,凤沼接亨衢。”“鸰原”谓兄弟友爱。又如《剡溪舟中有感》:“西风桑叶岸,细雨菊花天。”点化欧阳修《秋怀》诗“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易前人“酒旗市”为“桑叶岸”,对仗工整贴切,更切合对秋景的描写,改句一如己出,自成风格。

  意境风格多种多样。这又是王诗的一个显著特点。一方面诗人善于运用细腻传神的描写、清新自然的语言,在如画的风光中,以“润物细无声”的笔触展现诗人复杂的内心情感。前述提及的《剡溪舟中有感》一诗,最能体现这一特色:

  又作游吴客,重登入越船。

  西风桑叶岸,细雨菊花天。

  旅思秋偏恶,乡心夜不眠。

  钱塘江上月,行见十分圆。

  这首五言律诗是绍兴十九年(1149)八月,王十朋第5次赴太学途中时所作。诗人登上剡溪的小船,故地重游,“西风桑叶岸,细雨菊花天”一联写出了南方水乡所特有的淡远迷离、水墨渲染的动人景象。“桑叶”“菊花”原本是静态意象,代表了诗人的乡愁心绪。细雨蒙蒙菊花的动态画面,极为生动传神,也将诗人的离愁别绪漫洒开来,触动了诗人“夜中不能寐,忧思独伤心”的愁怀。“钱塘江上月,行见十分圆”,盖时近中秋,因想象钱塘江上的圆月景象,隐含“月圆人不圆”之思情。全诗意象深婉,情韵幽折。尾联导情入景,余韵袅袅。诗家情性跃然纸上,具象化了的羁旅情思分外蕴藉感人。

  王十朋的吟剡诗大多是从家乡赴补太学和到绍兴就任签判途中所作,尤其是在嵊周家渊源堂义塾坐馆授业和在剡溪书院任师席期间,“十朋亦爱剡山水,日登眺以诗文自娱。”(明万历《嵊县志》卷十二)为周氏渊源堂、细论堂作记,并为周德远乃祖作《周府君行状》,同时写有《渊源堂十二诗》《书院杂咏》《剡溪杂咏》等诗七十余首,加入途中所作,共八十余诗吟剡诗,皆入《梅溪集》。他的吟剡诗题材丰富,写实为主,语言质朴,崇尚理趣,为贡献于剡溪最多的历代文化名人之一。

  王十朋在剡期间于星子峰结庐读书,他离嵊后,读书处被当地人敬奉为庙,俗称大王庙,塑有王十朋神像,以示纪念。

  王十朋的诗文,具有很强的纪实性,不少作品标有写作的时间、地点,作品内容又多系实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宋初期剡中地区的特色,具有较高的文学、地理学、史学、旅游学价值。如绍兴二十三年(1153)三月二十五日至剡溪,于旅舍见友人曹梦良题壁诗中有一句“撩我思家第一篇”后,即次其韵和诗《癸酉三月二十五日至剡溪旅舍观曹梦良题壁有撩我思家第一篇之句仆离家半月亦未尝作诗因次其韵》,记录了他到达剡溪的时间。另一首《宿石佛》诗前小序,则明确记录了王十朋离开剡溪书院南归的信息:“七月二十三日,回自剡中,宿石佛摩云阁,时与谢图南、童文卿、沈齐卿、黄庭甫、子杨同行,周德远、德贻、德广,陈少曾、史岩起携具饯别。”再由《白若遇水以小舟从石门渡势危甚因书数语示图南文卿时八月二日也》中“归途阻秋潦,溪涨不可涉”句可考返乡时间。

  又如王十朋在剡溪书院任师席时,在嵊县看东岳祭神赛会表演的滑稽戏,即“设盗跖以戏先圣”的“弄孔子”优戏,“不忍观”,就写下《剡之市人以崇奉东岳为名设盗跖以戏先圣所不忍观因书一绝》,以泄胸中愤恨:“里巷无端戏大儒,恨无司马为行诛。不知陈蔡当时厄,还似如今嵊县无” ,“盗跖戏孔子”的情节应该本自《庄子》杂篇中的《盗跖》,说的是孔子与其弟子颜回、子贡被柳下跖辱骂戏弄的故事。 “弄孔子”这种戏艺早见于唐代,至南宋在嵊县仍有此演出,一说明此种戏艺流传之广,二说明嵊县人演戏看戏之趣由来已久,已成传统。此诗为嵊县戏剧史留下了珍贵的史料。

首页  上一页  [1]  [2]  [3] 
  相关文章
编辑:何东铭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