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历:袁忠良,1959年出生于嵊州,高级工艺美术师。擅长山水,亦作人物。两次荣获华东大奖。2008年在艺术村举办十人画展,有画集《禽鸟八百图锦》 《嵊州山水》等。近年来,致力于创作120米长卷《浙东唐诗之路》。 |
一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1300年前,诗仙李白从钱塘江出发,一路载酒扬帆、击节高歌,至台州登上天台山。
他未料到,他所走的这条路线,会成为一条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人文走廊—— “浙东唐诗之路”。
浙东唐诗之路·钱塘江与西兴
浙东唐诗之路·剡溪边
这条唐代诗人穿越浙东七州而形成的山水人文之路,始自钱塘江边的西兴渡口,经浙东古运河、古纤道到绍兴鉴湖,转入曹娥江,然后沿江而行入嵊州剡溪,经天姥山,最后抵达天台山,全长近200公里。
据史料记载,全唐诗收录的2200余位诗人中,有400多位诗人游览过这条风景线, 1500多首唐诗流传至今。
这段灿烂风雅的文化,在袁忠良的120米长卷画作《浙东唐诗之路》上得以重现。
创作《浙东唐诗之路》,是留在袁忠良心中长达十几年的愿想。
浙东唐诗之路·剡溪采莲女
浙东唐诗之路·苍岩烟雨
2002年,袁忠良参加市里《唐诗之路百米长卷》创作班子。在此之前,他正在创作《嵊州百景图》,而且有几幅自认为是精品了,但对长卷其实心中也没有把握。
后来百米长卷创作因各种原因搁浅,班子也随之解散。但这件事一直留在袁忠良的心里,挥之不去。他自幼喜爱唐诗,在工艺美术厂工作时,每天骑自行车往返于鹿山街道金鸡山和市区之间,一路骑一路背唐诗,数年下来,积累至多。另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身为嵊州人,拥有着这样灿烂的唐诗之路的文化,是为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下决心创作《浙东唐诗之路》百米长卷,并取题唐诗之路源头的杭州西兴至天台华顶,诗路中最璀璨精华的一段。
做起来,才知这是一项如何费心费力的大工程。首先要研究浙东唐诗之路的一切文字资历、影像资料,而为了了解唐诗之路上的每一个景点、风物,他无数次赴杭州西兴至天台华顶实地写生。
浙东唐诗之路·新昌落马桥
浙东唐诗之路·剡溪与上虞东山
数年间,他骑着一辆摩托车,不停地往返唐诗之路。摩托车是最合理的交通工具,既可以掌握速度,更可以随时停下,在需要的地方写生。饿了啃一块自带的面包,渴了喝点凉水,自是常事,并不足为道。
动笔是5年前的事。从那时至今,除了吃饭睡觉,他把一切时间都花在了创作长卷上。甚至连家也不回,就住在狭小的工作室阁楼上,除了一张小小的床,就是一张大大的画桌。窗外寒来暑往已无暇顾及,一天画下来,至多能画三五十厘米,至晚间十来点钟方才停笔,有时睡到半夜,忽然脑子一激灵,想到哪个地方应该怎么画,又爬起来画至天明。
《浙东唐诗之路》长卷创作秉持写实、写意和浪漫主义思想,谋求审美风格与学术性的和谐。全幅共绘制诗路上的56个景点,也是袁忠良经过逐一考证,为唐代之前就存在的景点。无论是飒飒芦花,还是孤帆远影,无论是高古清远,或抑是钟灵毓秀,都在长卷上一一呈现。作品有笔有墨,远取势,近取质,疏密到位。笔墨意趣表现得当,尤其是各个景点间衔接、过渡自然。
至去年10月底,历时五年的长卷终于完工。但这段过程,会永远留在袁忠良的记忆中。
浙东唐诗之路·独秀山下
浙东唐诗之路·牛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