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人物故事
陈醉云:留下诸多美文的嵊籍名作家
来源:嵊州新闻网-今日嵊州 作者:文/朱刚 2019年05月30日11:40:57 

  参与电影创作

  1924年2月,陈醉云参校的《新小学高级国语读本教授书》,由上海中华书局初版。该年,还为电影公司编写剧本,参与电影创作活动。曾撰写《导演学》共19章,发表于《昌明电影函授学校讲义》,介绍影戏中有关导演的一些基本知识。1924年10月,由留法生、汪煦昌等人创办的神州影片公司成立,地址在上海新闸路辛家花园。推选汪煦昌为总务主任,裘芑香为导演主任,陈醉云为编剧主任,周克为摄影主任,裘逸苇为布景主任,李萍倩为化妆主任。其中导演裘芑香是嵊县人,醉云与他携手合作,自是相处融洽。公司在创作上,一方面重视电影的教育和认识作用,另一方面更强调艺术感染力,主张将“主义”融入艺术中,并由此而提出了“潜移默化”的制片方针,被舆论称之谓“神州派”。

  1925年,神州影片公司发行新片《花好月圆》,陈醉云任编剧,他在当年的《国闻周报》上发表《影戏谭:花好月圆本事(神州公司新片)》宣传影片。同年,还在《进德季刊》介绍神州公司开演影片《不堪回首本事》。

  1925年6月初,中华书局总厂同人进德会开办暑期补习学校,陈醉云任教员。到了中下旬时,母亲病重,陈醉云匆匆赶回故里,自上海坐轮船到宁波,又换火车到曹娥,乘帆船向剡溪上驶。到家时,才知母亲已出殡,未能见上最后一面,陈醉云悲痛难忍。母故后,陈醉云便立即解除了契约婚姻。在故乡的几日里,见到几位老同学。这些同学已没有了学生时代的质朴,颇有一些官气,使得陈醉云得不到新的兴味,对故乡的社会环境多了一种认识与惊叹社会同化力的利害而已,于是便抱着一种说不出的感想离嵊返沪了。他在《我的母亲》中写道:“故乡虽然有秀丽的山水,我却觉得不能再留;况且母亲已亡,更没有甚么可恋了,于是又匆匆回到了上海。”回到上海后,过了一段时期,陈醉云就和朱璧(字凝如,嘉兴桐乡人,杭州女子师范学校毕业)结为伉俪,由真挚的友谊进而为夫妻。陈醉云感叹“可惜母亲已不能再活,而一看这个可爱的媳妇了!”后夫妻育有一子:达光(即陈雨明)。9月中旬,由裘芑香导演、陈醉云编剧的五友影片合作社制作之爱情片《佳期》拍摄竣工。10月间,完成大部分接片工作,陈醉云邀请黎锦晖等前往公司观看,黎君观后大为赞美。谓:“该片新隽细腻,实为国产影片中最有艺术价值之杰作,足使中国电影界增加荣誉云。”11月22日,文学研究会同仁为祝贺《文学周报》二百期寿诞,举行聚餐大会,陈醉云、丰子恺、黎锦晖、樊仲云、郑振铎等二十余人到场,觥筹交错,颇极一时之盛,后至宾记照相馆合摄一影以志纪念。

  倾情字里行间

  1927年3月24日,中华书局编辑所召开职工会,通过章程并选举执行委员十一人,陈醉云当选。1928年,陈醉云带着肠胃病在杭州西湖度过春天,勾起诗思,又写了《玫瑰》《月光》等几篇长诗,载在《贡献》旬刊。经友人夏康农、张友松的鼓励,复将诗编写成一本诗集,即以《玫瑰》命名,交给他们主办的春潮书局出版,收录《玫瑰》《海的舞曲》等八篇。1929年,陈醉云的著作《文艺与恋爱》由世界文艺书社出版。

  1930年,陈醉云同几个友人组织未央书店,因一时没有书稿,便把历年的作品,辑成一部随笔集《卖唱者》、一部小说《游子的梦》,以及一部中篇小说《春曦中的男女》。陈醉云与文学有缘,但当时对于写作及其出版,却不甚热心,所以到了春潮书局和未央书店先后闭歇后,也不再替作品另谋印行。1930年以后,陈醉云就没有写过小说,诗也少作,不过零零碎碎写写随笔,以及记游的印象记。在他看来,“以为小说近于空虚,虽然它也可以表现思想,但要假设一种结构来叙述,总嫌不痛快。而印象记,足以真实地表现一个地方、一个时期的经济文化状态,并且也可以加入文学的情调去,所以仍旧预备找机会继续写作。至于诗,却要看有否适宜的灵感。”

  1930年夏季,陈醉云遭了一次大病,加之门前车声日夜喧阗,对于都市非常憎厌。病稍愈,他觉得非迁居不可,遂急急离开上海,迁往妻子的老家嘉兴濮院疗养。起先计划只打算在濮院住一二个月,等身体较好了再移居杭州乡间,但对此地的印象尚好,便呆了下来。在其《乡居随笔(四)》中叙述:“濮院这地方似乎还不坏,水道交通便利,物产也还丰裕,就只没有山,这实是一个颇大的缺点。”其间病愈后曾一度去沪,但不久仍返濮院,不觉一住年余;在此停留期中,于工作之余偶作杂记,题名为《乡居随笔》,时作时辍,得三十余则。

  1932年岁首,陈醉云举家迁往吴兴乌镇,爱乡居之宁静,一住又将两年。其间,他也曾续写《乡居随笔》,除散失一部分外,得五十余则。乌镇与濮院一样,都系水乡,平原坦坦,全境无山,久居渐起平淡之感,这位在山乡长大、爱山甚于水的人,喜欢游山、种植,因此又起迁居之念,预备于1934年移向杭州乡间。其地有天目山的余脉蜿蜒入境,而清澈苕溪,亦沿山麓东流,陈拟家于此间,过半耕半读的生活。1932年8月《剡声日报》创刊,系对开日报,社址嵊县县城龙头街,陈醉云被推选为报社第一届常务委员兼总编辑。该年秋冬之际,陈醉云游历苏州。

  1933年,陈醉云听从友人的劝告,到朋友张蕴叔位于乌镇的“适园”颐养病体。在适园的日子里,陈醉云流连于三春佳日、秋冬萧晨,观远山缥缈,赏满园花开,叹落叶盈庭,陶醉于园林诗意的四季轮回、自然成韵,深感“每以得此静境为幸”。陈醉云来时,适园的创建人张云伯已谢世,其弟张蕴叔任职于铁路系统,常住上海,岁时令节才回乡小住。第二年春离开适园时,陈遵主人之嘱撰《张氏适园记》(末署剡溪陈醉云),将近一年与园林朝夕相处的深情倾于笔端,洋洋洒洒数百字,文白结合,简洁清丽,写尽花园清幽可人。1933年春,陈醉云在《东方杂志》发表《姑苏散曲》《复兴农村对策》;4月间曾游杭县安溪镇,一番巡视后,对于此间清洁的水源留有深刻印象,早怀着择地迁居之念的他,打定主意准备移居于此。7月,陈醉云为《剡声日报周年纪念特刊》撰写《勉励啊,剡声!》。9月,在《艺风》月刊上发表《中国的雕塑艺术》,在谈论民间艺术时,提及故乡嵊县城隍庙雕塑。

随笔集《卖唱者》

  1934年2月,陈醉云坐列车过杭州,转乘汽车经绍兴回嵊。《稽山镜水的一夜》记言:“一个钟头后,车到上虞境的蒿坝。再换乘蒿新公路车,行两小时,便到了我的故乡嵊县。自从慈母去世,我很少回乡,这次,可算是偶然的一趟。”4月清明、谷雨时节,陈醉云游乌镇白莲塔寺,逛西寺香市。7月,上海华成书局出版《小学高年级学生补充读本·儿童模范文选》,收录陈醉云《美妙的奇景》,编者后注云:“作者:名逸,浙江嵊县人。善作小说和新诗,十九年作《卖唱者》小品文集出版,成绩颇好。”同月,新生命书局出版陈醉云著《太平天国史》。

编撰的《秦始皇》

  1935年,陈醉云迁居杭县安溪习耕小舍,8月20日撰写《农村经济概论》自序,此书为中华百科丛书之一。同年,他编写的《初中学生文库》之《秦始皇》《明太祖》等集,均由中华书局出版。在安溪居住的日子里,房前手植杨柳、果木,种满了南瓜、丝瓜,养了不少白羽的来航鸡用来产蛋,身边还跟着一只伶俐的小狗。陈醉云隐居于这世外桃源,过起了曾经向往的“月光皎皎下,纺织娘在豆棚、瓜架上织织织呀唱歌”的理想生活。这段经历,在他日后撰写的《瓜棚闲话》中有翔实的叙述。

  相关文章
编辑:何东铭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