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人物故事
【嵊州文创(第四十七期)】钱小英:一捧紫泥塑一生
来源:嵊州新闻网-今日嵊州 作者:记者 马丽萍 2019年07月05日11:11:11 

  三

  在位于市文创园的嵊州紫砂艺术馆里,钱小英正在向顾客介绍一批以“浙东唐诗之路”为题材制作的紫砂礼品壶。

作品

  浙东唐诗之路是极具历史文化价值,又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走廊,而嵊州段是诗路中最璀璨精华的一段。将唐诗之路文化与紫砂文化相结合,在紫砂壶上刻上吟咏嵊州的唐诗,作为宣传嵊州的礼品,也无形中宣传了嵊州紫砂。钱小英说,这样的创意礼品很受市场的欢迎。

  在紫砂艺术馆里,还陈列着各种刻制有不同单位或人名的定制紫砂茶具。钱小英说,这些都是应一些团体、单位和个人的要求所定制的礼品紫砂。

  文化产品也好,产业也好,要有生命力,就一定要跟着市场走。这是钱小英在文化产业打磨数十载获得的经验。

作品

  2000年开始,紫砂市场相对萎缩,紫砂花盆等一时也成了积压货。钱小英只能另辟蹊径。她觉得紫砂茶具作为日用品,总是有市场的,在这个基础上能不能创新工艺流程,注入一些新鲜的元素。她想到了麦饭石。麦饭石是一种天然矿石,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在我市北漳等一带也有较广的分布。何不将紫砂与麦饭石结合起来,既有亮点,又有保健养生的功效?她决定尝试一下。

  在进行了上百次试验后,如今,加入麦饭石的紫砂礼品杯(壶)已成为紫砂工艺厂的一个专利产品,受到许多人的喜爱。

作品

  “紫砂产品既是实用品,又是艺术品,它的独特魅力在于把精湛的陶艺技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有机结合,这是它能够传承下去的精髓所在。”钱小英说。

  嵊州紫砂,有着百余年的深厚历史,如今,几经沉浮,要再现往昔风采乃至有所超越,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钱小英看来,只要有传承的土壤,有传承的人才,一切就有可能。如今,她的儿子也传承紫砂,成为嵊州紫砂的非遗传承人。她希望,嵊州紫砂这一块牌子,在自己和下一代的手上能重新焕发生机。

作品
首页  上一页  [1]  [2]  [3] 
  相关文章
【嵊州文创(第四十六期)】陶海峰:从传统文化中“寻根”
【嵊州文创(第四十五期)】袁忠良:为浙东唐诗之路留影
【嵊州文创(第四十四期)】蔡国平:生活有温度 作品才有灵性
【嵊州文创(第四十三期)】应德明:青砖上雕刻千年时光
【嵊州文创(第四十二期)】剡藤纸:魏晋风骨 一纸如玉
【嵊州文创(第四十一期)】应汉军:青石上刻下岁月传奇
【嵊州文创(第四十期)】张立人:指尖上的匠心泥韵
编辑:何东铭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