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细分市场 专注定制服务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浙江东星纺织机械有限公司,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实验工厂”作最后的设备调试,月底将正式开始生产。“有了这个‘实验工厂’,我们可以一边用新研发的设备生产纱线,一边还能从中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避免了以前需要客户使用后发现问题再反馈的麻烦。”东星纺机总经理伊红星如是说。
东星纺机成立于2006年,主要从事各种纤维加捻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拥有专利37个,产品主要销往越南、印尼、中东等国家和地区。
回忆起初创期,伊红星感慨万分。虽然企业注重新产品开发,但同质化的产品却险些让企业陷入困境。“不仅要拼质量,还要拼价格,竞争很激烈,作为新办企业,没有很大的优势。”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伊红星有了新思路。“当时一家做箱包布的企业找到我们,说他们的倍捻机不仅每个月都要浪费很多原料,而且每次只能装0.8公斤丝线,效率很低。”伊红星立刻意识到,同质产品拼不过,何不反其道而行,直接去寻访纺织机械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根据对方需求进行定制化生产。
正是因这次机遇,东星纺机的发展方向有了转变。企业不再像以往一样,纯粹去推荐自己的产品,而是在推荐过程中仔细了解客户需求,从而研发新产品。
“我国的纺织产业是耗能、耗水、排污大户,有些设备不仅能耗高、工作效率低,而且噪音大,还存在环境污染,这就需要企业在技术上有所创新,将原来机器存在的问题一一找出来并加以解决。”伊红星告诉记者,从2012年起,公司开始研发智能化纺织机,如喷气织机、短纤松式倍捻机等,特别是短纤松式倍捻机,让东星花费了不少心血。
据介绍,传统设备采用单层楼拉来松纱线,但是纱线缠到楼拉上便会打滑,影响纱线成型。“为克服这一问题,我们当时试验了10多种方法,最终将单层楼拉换成绞纱楼拉,并另外加了3个装置,最终解决了问题。”伊红星说,改装后的设备不仅能更好地使纱线成型,还更加均匀,效率也大大提高,“从原来的一个人看管2台机器,到后来的一个人同时看管10台机器,劳动效率提高了5倍。”
东星纺机独树一帜,如今,公司有了自己的研发团队,每年可以研发2至3种新机器。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上逐渐出现了很多仿制产品,而对东星纺机来说,只有继续创新才能屹立不倒。
2017年,东星纺机研发成功智能在线监测装置,不仅可以实时监测设备工作状态,还能根据设备运行数据,为客户及时提供更省时省力省电的设备运行方案。今年3月,为有效把控原材料的稳定和质量保障,公司又投资1000余万元组建钣金工厂,7月已正式投产。钣金工厂投产以来,原料成本下降了20%左右。现在,公司又开始布局“一带一路”,谋求新的销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