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企业的订单纷纷飞来,目标是成为“倍捻专家,行业标杆”
2014年是纺织行业的“春秋战国”,作为纺织行业的上游产业,纺织机械行业同样面临着“棉纺机械市场不给力,捻线设备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然而,昨天上午,记者来到浙江东星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时,却发现各生产车间紧张忙碌。公司董事长王喜静精神焕发地告诉记者:东星纺机在经济寒潮中依然订单不断,春节前订单已经排满。
这是为何?答案是内修外练。
所谓内修,即是加强企业员工的培训。王喜静认为培训的效果虽然不能立竿见影,但一定是事半功倍的另一种投资,因此她特别舍得下本钱,她自己经常参加各种总裁班培训,中层管理和班组长的培训也经常不断。
就在前不久,王喜静听了刘立户教授关于“浪费”的课程。教授说,手指能完成的事不要劳驾手腕;手腕能完成的事,不要劳驾手臂。教授还举例说明了精化细管理的重要性。培训结束后,王喜静立即在公司推行晨会制度。“每个车间每个小组每位员工都要参加晨会,晨会的内容即是负责人布置今天要完成的工作任务,而如果员工完成这个任务有实际困难,也会第一时间在晨会上提出来。”王喜静说,这种晨会制度,不仅让员工更有责任心,而且会让负责人及时掌握员工的工作动态。
半年前,东星纺机又新建了一个车间,这个车间集仓库、检验、采购、收发、统计、出货于一体,是应对人工浪费而建的。“以前是仓库在这里,检验在那里,出货、统计又在另一边,各部门各自为政互不协作。”王喜静说,这仿佛是绕一个大圈子,从进货到入库,要有专门的员工运送,从仓库到检验室,又要专门的员工运送,再到发货,浪费了人工。而现在无疑减少了许多无谓的人工浪费。
外练指的是公司集中技术人员攻克难关,不断开发高新产品,努力为上市企业配套服务。
去年12月,有着18年市场营销经验的总经理伊红星,借鉴国外纺织机械设备的先进技术,结合国内市场的现实需求,为市场量身定做了一种叫做倍并机的纺机。倍并机集传统倍捻机和并纱机的功能于一体,以前五六台倍捻机与一台并纱机的产量,现在一台倍并机就能搞定。这种新产品一上市,就因为节约空间和节约人工而受到市场的极大欢迎。
今年下半年,这种倍并机又受到了江苏山东一些上市企业的青睐,他们纷纷给东星下订单。“11月的产值比之前翻了一番。”王喜静告诉记者。
针对当前用工成本增加,国内棉花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东星又与上市公司“鲁泰纺织”共同开发,联合申请共享专利,成功推出精密卷绕松筒倍捻机,直接做松筒,节省了一道工序,又提高了纱线质量,单吨直接成本降低600元以上。针对当前近海渔类资源枯竭,深海养殖快速增长的现状,与国内行业标杆合作,联合共同开发深海渔网纱线加捻,项目进展顺利,为明年的市场创造了机会。
内修。外练。走出经济寒潮的东星纺机,为自己定下的目标是成为“倍捻专家,行业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