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教育课堂
教育时评:应该有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
来源:嵊州新闻网-今日嵊州 作者:通讯员 周国梁 2020年01月06日10:16:32 

  近来在四川电视台看到记者去采访一留守女小学生。女生说每次想父母的时候只能偷偷哭。记者问为什么偷偷哭,她回答:“妈妈出去打工时说,你这么大了还哭,所以我只能偷偷哭。”听了这话,我的心里酸酸的。这是留守儿童的现状,留守儿童的孤独、无助、无奈、煎熬等让人揪心。其实,留守儿童在嵊州也不在少数,他们存在的、亟待我们解决的问题也很多。

  在市场经济大潮下,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等原因,各地出现了大量留守儿童。他们或者由祖辈照看,或者由父母的亲朋好友照顾,有的甚至让孩子独自在家生活。这些孩子中,有些虽然缺乏父母关爱有失落感,但是懂事,而且父母不在身边,在客观上也培养了自强自立自理能力。然而,更多是因为缺乏父母关爱管教,玩游戏、行为习惯不好、作业不交等坏习惯很多,心理上存在偏差,如自卑、胆小、敏感等问题在留守儿童身上也司空见惯。

  这样的孩子,因为缺少管教和正确引导,走出家门和校门,甚至在家里通过网络,因为好奇心和自控能力差等原因,很容易被不良的诱惑引入歧途,成为家庭、社会和国家之痛。留守儿童的问题,从孩子个人看,不仅会影响成绩,如一年级新生需要读认拼音,老师把录制的音频通过微信群发给家长,希望家长播放、督促。可是有的留守儿童,照顾他们的是上了年纪的祖辈,连智能手机都不会用,就谈不上家庭在学习上的配合了;还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从社会看,一旦失控就会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所以不可小觑。

  对此,国家、社会、学校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在嵊州,社会上或者学校里,一直在开展“微心愿”活动,举行讲座,结对等。但是,从现实看,不少是偏重于形式,不知道孩子真正需要什么;或者确实有针对性地有助于留守儿童,但往往浅尝辄止,没有持续开展,单兵作战;等等。本来,即使社会上的人士无论怎么努力关爱都无法替代父母的温暖,再加上社会上的关爱轰轰烈烈但碎片化的现状,给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带来了的错觉甚至误导。

  对此我们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关爱的实效性。

  首先要多方联动。我们可以采用包括网格化管理方式在内的管理方式,以一方为龙头,如学校,对学生建立档案,然后由政府部门如妇联、派出所、法律援助机构等,联合对应一名或者几名留守儿童,为他们提供咨询或者帮助,定期不定期地走访了解他们的情况,与家长加强联系。当然,也要对在外的孩子的家长有要求或者给他们“要经常联系孩子之类”的强制性规定,类似于“常回家看看”的立法。

  其次要开展活动。各地宜开辟提供适合留守儿童活动的场所,特别是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地方,要组织他们开展活动。笔者以为,在当前重视教育、重视孩子、流动人口频繁等背景下,提供场所,有专门的人员,在课外时间,包括寒暑假,开展适合留守儿童(当然也可以让其他孩子参与)的活动,给孩子一个不是家的家,应该不是小题大做,而是政府应尽的责任。

  最后要持续稳定。留守儿童可以说是“铁打的年龄流水的人”,一批留守儿童成人了,自然还有新的留守儿童;而且,即使是同一批留守儿童,那也可能要好几年。所以,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我们应该有长远之心,如要有配套的制度、资金的保证、固定的人员等。这样才不至于让对留守儿童的关爱虎头蛇尾,有始无终。

  当然,因为留守儿童的出现,主要是因为父母为了生计的无奈,所以要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除了全社会形成合力关爱外,留守儿童所在地如果能够扩大就业渠道,让留守儿童不再留守,或者在外打工的父母所在地政府、学校能够让随迁子女顺畅无门槛地在当地接受教育,而不是“上学难”,那么对留守儿童的解决更是“上好佳”了。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马上农历春节了,家里有留守儿童的父母,如果你们回家了,建议好好策划一下,比如,了解一下孩子需要什么,如何在平时加强与孩子的联系等等。毕竟,父母的关爱是其他如何人无法替代的;父母的关爱一旦错过,将会是一生的遗憾甚至成为过错。

  相关文章
教育时评: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应该常态化
教育时评:准大学生越剧培训值得推广
教育时评:家务,培养孩子责任心的“第一粒”纽扣
教育时评:立规矩,该出手时要出手
编辑:何东铭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