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爸爸的骨髓没成功,移植妈妈的骨髓已没钱……
看着病床上虚弱的儿子,施云达心里十分难受。儿子小施(化名)患的是急性髓系白血病,刚经历了由他捐献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但以失败告终。
“医生说我老婆也符合捐献条件,而且配型成功率会比较大,但已承受不起巨额的手术费用。”昨日,身心俱疲的施云达告诉记者,这些天他正设法筹集款项,也希望爱心人士能伸出援手。
施云达一家是黄泽镇家园村东山王自然村人,儿子今年17岁,就读于诸暨技师学院烹饪专业。
噩耗降临毫无征兆。今年1月20日,小施的人中处的一个疖突然血流不止,施云达看着孩子脸色发黄,心里开始紧张。“一直以来身体挺好的小孩,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赶到医院一查,情况比他预想的还要糟糕。
“急性髓系白血病。”他看着检查结果,心里发懵。
1月22日,施云达带着孩子住进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在这里,小施接受了第一阶段治疗,并于2月12日回到嵊州休养。3月2日,情况并没有好转的小施再次回到了医院病房。
几次化疗下来,让这个本就不宽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施云达说,他年迈的母亲几年前被查出患了非霍奇金淋巴瘤,他自己早前受过伤,干不了重活,只能在村子里做点临时木工活,妻子在一所学校的小超市里做营业员。
为了给儿子治病,家里仅有的一点积蓄早就没了,也已向亲朋好友借了好几万。好在一路走来,不少好心人在呵护着这一家。“绍兴一个好心人帮我筹集到了5万元,又在水滴筹上募集到近17.5万元爱心善款,让我们度过了艰难时刻。”对于大家的帮助,施云达很感恩。
医生说,要临床治愈小施的病,唯一的出路是进行造血干细胞(骨髓)移植。以往造血干细胞移植,均要求供者和受者的骨髓配对必须完全吻合,叫“全相合”,否则极易产生排异反应。然而,全相合的概率只有十万分之一。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医学界都在探索和研究“半相合”技术,只要求供者、受者之间的白细胞抗原一半相同就可以了。经过化验,施云达和妻子都符合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条件。
7月24日,移植手术开始施行。当施云达的造血干细胞缓缓输入儿子体内后,大家都祈祷移植能够成功,重建正常的造血系统。然而,现实很残酷,8月12日,移植宣告失败。
移植失败给施云达一家的打击之大是无法言喻的,但他表示只要有一丝希望,绝不会放弃。“我们打算让妻子再试一下。”医生告诉施云达,他妻子给儿子移植的成功率还是比较大的。然而,对他来说,摆在面前的一个大难题便是高额的手术费。“若再做一次移植手术,至少还得15万元,家里实在拿不出这笔钱。”这些天来,施云达一直在想办法筹钱,效果却不大。
“希望大家可以帮帮我,等我长大了,我一定会尽我所能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躺在病床上的小施很坚强,他说父母已给了他一次生命,现在正在给他第二次和第三次,他希望早日康复,想为自己争取一个未来,回报父母和好心人。
如果想帮助小施,请联系施云达15068555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