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糕是嵊州特色美食的标签之一,如今的主要生产方式依然以家庭手工作坊为主。而在石璜镇范油车村,80后小伙金小芳,自父辈手中接过年糕加工作坊起,就在做好年糕工艺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尝试用机械化生产来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打开了传统美食的销路。
传承年糕工艺
打粉、蒸粉、喂料、晾干……每天早上5点,石璜镇范油车村的市嵊达食品有限公司里,发出了阵阵的机器轰鸣声,金小芳和同事们一天的工作也正式开始了。“现在我们一天年糕的产量在1万公斤左右,高峰期的话一天要生产1.5万公斤,所以必须早早开始。”金小芳说,每年从12月初到2月初,他们工人每人都要加班到晚上11点,才能将一天的订单完成。
年糕是嵊州的传统美食之一,每年临近春节,便到了做年糕的时节。早年间,嵊州的农户便有家家户户吃年糕的传统,村村都有年糕作坊。而金小芳的父亲金林达,也在那时开办了手工年糕作坊。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会挑着数百斤米,到年糕作坊来加工。早年也没有冰箱,把年糕放置在清水中,可以一直吃到腊月结束。”回忆起曾经的年糕作坊,金林达仍充满感慨。他说,虽然做年糕每天都要起早贪黑非常辛苦,但全家人一起干的和谐氛围,却让他至今难忘。
后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全市不少年糕作坊开始纷纷转业,金林达家的年糕作坊却一直坚持了下来。直到2008年,金林达因身体原因,无法再每天起早摸黑,年糕作坊也一度面临关门谢客的光景。
“如果关门,实在太可惜了!”1987年出生的金小芳见状后,从父亲手中接过了家庭年糕作坊。
守住传统风味
由于当时做年糕基本都在岁末,那是冬季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而工人们每天做年糕的时间长达10多个小时。由于是手工制作,时间一长不仅工人因劳累而效率降低,而且出产的年糕品质也得不到保障。看到这一幕的金小芳想到,既然面食都能用机械化生产,那么年糕制作也可以用机器代替人工。
空有想法,却苦于自己没有相关技术。为此,金小芳四处走访寻找技术人员,最终在新昌找到了将他想法转化为现实的“师傅”。“那时候以为做起来很简单,结果用了一年多时间才做出来。”机器年糕的口感怎么样才能跟手工年糕接近,甚至超越手工产品,是金小芳一直思考的问题。他说,这其中的关键在于调节搅笼与石壳之间的距离,相差一丝一毫都会影响年糕的口感,仅仅这一个环节,就进行了无数次的试验。
金小芳说,机械化做年糕可以做到限时限速搅拌米浆、控制蒸煮的温度,这些都是手工根本做不到的,机器做出来的年糕口感反而更细腻。同时,还减少了人为接触年糕的概率,保证了年糕生产安全、卫生。
为进一步保证年糕口感,金小芳家的年糕选用了东北大米进行加工,再加上年糕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的加持,不仅生产效率得到了提高,同时还能够确保年糕风味口感和品质,传承了老底子年糕美食文化,让软糯香甜的年糕也更出名。
至此,金小芳便有了由手工作坊式向工厂化转变的想法。于是,他开始一一办理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SC认证相关证件,并成立了市嵊达食品有限公司。为了进一步扩大销路,金小芳还采用了真空包装的方式,将嵊州年糕销往了全国各地,“现在连新疆都能吃到正宗的嵊州年糕。”目前,嵊达食品公司一年的年糕产量达到了200万公斤。
随着销路的逐渐扩大,接下来,金小芳想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机械化生产线,以此来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