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新闻频道 | 今日嵊州 | 乡镇网闻 | 嵊州专题 | 嵊州论坛 | 外媒看嵊 | 嵊州网视 | 国际国内 | 政务频道 | 文化频道 | 生活频道 |健康在线 | 
综合新闻 -- 今日嵊州 -- 乡镇网闻 -- 国际国内 -- 嵊州专题 -- 嵊州网视
[论坛注册]  [登录]  
   嵊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今日中国
专注研究35年 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程式华致力于南北水稻联姻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 2020年12月01日14:38:31 

  浙江在线12月1日讯(记者 黄慧仙 通讯员 俞其明 陈鎏琰)深秋时节,位于富阳城北的中国水稻研究所门前是一片广阔的金色,2000多亩水稻试验田迎来收获季。在研究所里,记者见到刚刚获得2020年度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的水稻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程式华。一身藏青色西装,金属框眼镜,靠近门口的柜门上挂着一顶淡黄色的宽檐草帽,马上让人将眼前这间办公室的主人与农业联系起来。

 

  “还是到田里最踏实。”采访中,程式华在试验田间穿梭了一阵,很快从田埂上跳下,笑呵呵地站在稻田中。专注水稻遗传育种研究35年,从创建后期功能型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体系到推进超级稻产业化,程式华培育水稻新品种20多个,累计推广7000多万亩。年年稻花香里,是这位年逾六旬依然奋斗一线的农业科学家的坚守与追寻。

  致力于南北水稻联姻

  冷而不硬、软而不黏、有香味——这是程式华评价“好米”的标准,11个字凝结他多年的心血。在程式华眼中,让以稻米为主食的中国人吃得饱、吃得好,是水稻人毕生的追求。而不同类型水稻之间的杂交正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的一个好办法。

  从1988年开始,程式华就不断尝试让中国南北两大派系的水稻“联姻”。在中国,北方以种植粳稻为主,南方水稻主产区种的则是籼稻。如何通过籼粳杂交,提升水稻综合形状,一直是困扰程式华的一大难题。在不断的探索中,程式华创建起“后期功能型”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体系。他改变杂交路子,以籼稻作为杂交稻的主基因,再融入部分粳稻基因,在水稻杂交的孙辈、曾孙辈中找好苗。

  通过大量实验和数据分析,程式华发现,当粳稻遗传比例在25%左右时,其后代产量最高、品质最优。为了得到这一“完美”比例,程式华通过多代杂交不断调整籼粳基因权重。“这就像烧菜一样,需要一点点地放调料,最后才能烧出咸淡适中的好菜。”程式华说。数万份材料,一一测定其产量、穗数、粒数、结实率等参数,大海捞针式的细心“烹饪”之下,程式华最终选育出中恢9308、中恢8006等一批高配合力的籼粳中间型恢复系材料。

  水稻生产事关国家口粮绝对安全。作为全国超级稻研究与推广专家组组长和项目首席科学家,他带领全国水稻专家合力攻关,目前超级稻在全国累计推广超过10亿亩,合计增收稻谷600多亿公斤,带动全国水稻持续增产。

  培育一个新品种至少8代繁殖

  程式华是土生土长的富阳人,古时当地稻米便有“气苾新城,味芳云松”的美誉,似乎从一开始便注定了他与水稻的深厚缘分。1978年恢复高考后,程式华在家人建议下填报了浙江农业大学。“我父亲以前在富阳农业局工作,我就是在农业局大院里长大的。初中假期开始,我的第一份工就是在农业局做‘考种’。”程式华说,为水稻量穗长,数粒数,观察它们在田里的生长情况等,便是他主要的工作内容,这让他从小对水稻就有了一种亲近感。大学毕业第二年,他考上了华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1986年,程式华被分配到中国水稻研究所工作。

  从此,程式华成了骄阳下的水田里那个俯首的插秧人;成了水稻盛花期时,那个摇穗的授粉人;也成了那个每年跨越2000多公里南繁北育的“候鸟”……

  “夏天水稻田里的水经太阳一晒,就成了水蒸气,人站在田里就像待在蒸笼中一样。”程式华说,单季水稻抽穗在8月初,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也是杂交工作最忙的时候。下一次田,一待就是几个小时,身上早已湿透。培育一个水稻新品种起码要经过8代繁殖。水稻所地处浙江,中晚稻一年只能种一次,8年才达到稳定期;而海南四季温热,一年可多繁育一代。为了缩短育种年限,他们年复一年,南来北往地奔波。

  这几年,程式华的工作依然“简单”而忙碌。“农闲时指导年轻人在实验室整理育种材料,改改学生论文;到了农忙,还是要天天下田,搞水稻研究的,都不愿意待在办公室。”程式华说,“搞水稻研究,首先要吃得起苦,也要勤快,即勤动脑、勤动笔、勤动手、勤动脚;再是要耐得起寂寞,要埋头读书、埋头工作、埋头探索。”程式华说,水稻育种这一行,靠的是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四勤”“三埋头”精神是他的研究生导师黄超武教授传授给他的,如今早已烙印在他的日常工作之中,他又将这些道理教给自己的学生。

  从“吃饱”到“吃好”不断前行

  近年来,从“吃饱”到“吃好”,一直是水稻育种专家关注的问题。在程式华看来,高产和品质并无轻重之分,只是在研究上的侧重点不同而已。如今,兼顾高产与品质,已成为育种的新常态和新要求。

  在程式华看来,在中国水稻发展提质增效的过程中,科研育种能解决上游环节,但培育出优质品种后还要有人种植、有人收购、有人加工、有人打造品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在产业化方面,中国水稻研究所长期与种业、米业企业开展合作,让他们提前介入,不断提升水稻育种的成果转化效率。

  2007年底,农业部、财政部正式启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正是50个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首批启动的10个体系之一,程式华担任了水稻体系首席科学家。

  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从杭嘉湖平原到边疆垦区,许多地方都留下了程式华忙碌的脚印。在他的带领下,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联合了育种、栽培、植保、农机、加工和农经等6大领域包括10位院士在内的49位优秀专家,在全国建立了53个综合试验点,构建形成了从源头创新到试验示范的完整的产业技术支撑系统。

  稻花吹早香,风露千万亩。近几年,随着科研实力的提升,中国水稻所陆续在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等国建立了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未来,我们要把杂交水稻推向国际市场,让全世界都能吃到中国米。”程式华对此充满信心。

  答卷感言

  程式华:我将继续专注水稻遗传育种研究,选育更多优质高产的水稻新品种,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编辑:何东铭
微信公众账号
嵊州新闻网
《今日嵊州》数字报
  延伸阅读
>>文化生活
越剧艺校十周年建设与发展成果展示活动
流感“叠加”新冠 如何做好自我防护?
今冬,“毛茸茸”承包温暖与时髦
戴口罩尽量不化妆,
“新世代智美潮跑”欧拉好猫泰州上市
那不勒斯在“马拉多纳球场”获胜
女性题材影视创作能否真正贴近女性视角
“好声音”史上最年轻冠军出炉
网上看《今日嵊州》
数字报纸首页缩略图
图片中心
专题推荐
· 【专题】聚焦十九届五中全会
· 【专题】浪费可耻 节约为荣
· 【专题】村(社区)组织换届
· 建设重要窗口 展现嵊州风采
· 【专题】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 【专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专题]文明创建 "国卫"复评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
· [专题]深入推进"三个年"活动
嵊州网视
国内要闻
习近平给人民教育出版社老同志的回信
习近平: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最后一个月,再拼一把!
国际要闻
特朗普回应是否会参加拜登就职典礼
详讯:马拉多纳突发心梗去世
马克龙宣布法国计划分三步“解封”
美国总务管理局通知拜登开始交接
美国宣布正式退出《开放天空条约》
澳大利亚公布驻阿富汗部队罪行调查报告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